教育育儿宝典婚姻育儿

用这些方法代替惩罚,你的孩子会更优秀!

2018-07-18  本文已影响25人  32a02ac9115b

学生小F,调皮得令你大开眼界。

我们学校挂着一个很老的钟,每逢阶段考试,都会安排一个同事来敲钟,大家就以钟声为令来发卷和收卷。

有一回阶段考,七年级收卷以后,八年级的还要再考二十分钟。小F交卷出来后,看到了那个钟,居然跑过去敲了几下,害的八年级差点提前十分钟收卷!小F因此给自己“赢得”了一次处分。

期中去家访,小F的妈妈噼里啪啦说个不停,数遍小F的各种调皮以后,豪气地说:“老师,他在学校如果调皮的话,你可以打他!没事的,我不像其他家长!”

听到这话,我内心唏嘘不已。

另一个学生小D,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刀枪不入”。家长被请过无数次,每次他爸爸来到学校,把事情处理完,都信誓旦旦地说:“老师,如果他在学校里不老实,就及时告诉我,回家我收拾他!”

(一)

身在初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小学生好教,不听话的时候,吓一吓就怕了。高中生也好教,毕竟还能讲点道理。初中生最难搞,骂也不听,罚也不怕,又不能打,还赶不走!

的确有不少这样的孩子,我们希望他们把事情做对,他们却和我们作对。我相信不管是教师还是父母,一开始都希望能和孩子好好说话。但是,有很多时候,孩子把我们的话不当一回事,甚至反抗我们。这时候,惩罚似乎成了我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许多大人选择惩罚的原因,一是觉得这能对孩子形成一种威慑力,减轻以后管教的压力;二是觉得这能让孩子“长记性”,孩子会因为对惩罚的恐惧而放弃不良的行为;三是除了惩罚,他们实在想不出别的管教方法。

问题是,惩罚真的有用吗?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作者海姆·G·吉诺特提出明确反对的意见,他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到惩罚。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他还指出,惩罚并不起作用,因为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去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改正错误的机会。换句话说,我们惩罚孩子,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二)

既然惩罚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来代替惩罚呢?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提供了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请孩子帮忙。

明确表达不同意的立场

表明你的期望

提供选择

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采取行动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这些技巧如何使用呢?可以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果你发现孩子想发生不当行为,或者孩子的不当行为还没造成伤害时,不妨请孩子帮忙,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你和孩子在逛超市,你发现孩子想去捏方便面,这时,你可以对他说:“对啦,能不能帮我拿一瓶酱油?”孩子一听,兴冲冲地跑开,就把原来的念头忘掉了。

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明确表达不同意的立场,但要就事论事,不能攻击孩子人格。比如,孩子不肯帮忙,还要捏方便面,你可以把孩子拉到面前,正经地说:“我不喜欢你这么做!把方便面捏碎的话,超市卖起来就很麻烦了!”你的严肃能帮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事论事能让孩子关注问题的解决,而不是为自己争辩。

如果孩子依旧不配合,可以提供有限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比如,孩子执意捏方便面,你可以对他说:“给你两个选择,要么好好逛,要么我们立即回家,你来决定!”把决定权交给孩子,能让孩子感到尊重。

如果孩子还是不理会怎么办?立即采取行动!比如孩子还是选择把手伸向方便面,就立即带他回家。回家之后干嘛?什么也不用做,不用说教,也不用长篇大论,回家这个动作已经足以让孩子明白为什么。

下一步呢?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比如带孩子回家后不久,你可以再次出发去逛超市,孩子如果想跟着去,就告诉他这次不行。如果孩子问为什么,就帮助他找到原因。如果孩子认错怎么办?坚持你的决定,并告诉孩子以后还有机会一起逛超市。

有的人可能质疑:“这不就是惩罚吗?”惩罚和自然后果是不同的:惩罚是为了教训孩子,故意剥夺他们的时间或者追加他们的痛苦;承受自然后果是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自然结果。

比如上述的一系列技巧,可以帮助孩子体验到这样的自然后果:捏碎方便面,超市会生气,自然不再欢迎你的光临;即使超市改变主意,可以让你来,但是需要你做出承诺,就是保证不能发生类似情况。如果你回家之后把孩子打一顿,或者告诉孩子一个星期不许看电视,这就是惩罚了,因为挨打和不许看电视不算是自然发生的事情,而是你强加的结果。

第二种情况,如果在你还没发现的时候,孩子的不当行为已经造成伤害,这时,可以向孩子表达你的期望。比如,孩子带着滑板车到楼下玩,回来的时候却把滑板车忘在了外面。你可以对孩子说:“你的滑板车呢?我希望你回来的时候把它也拿回来!”

下一步,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比如让孩子立刻到楼下把滑板车找回来,自己放好,你只需要关注孩子的执行情况就行。有的父母喜欢嘴上骂着孩子,身体却在下楼拿滑板车,这就相当于替孩子买单,没用!

如果孩子下次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怎么办?提供选择。比如孩子第二天又忘了把滑板车带回家,你可以告诉孩子:“有两个选择,要么记得把滑板车带回来,要么滑板车先暂停使用一周,你来决定!”

孩子再犯怎么办?立即行动!比如立刻把孩子的滑板车收起来,并告诉孩子暂停使用的时间,其他的不啰嗦。有的父母喜欢添油加醋:“你看现在没得玩了吧,谁叫你不记得拿回来!”孩子一听气不过,干脆想方设法把滑板车偷出来,“谁说我没得玩!”这就功亏一篑了。

(三)

有的父母抱怨:“我的小孩已经刀枪不入了,怎么办?”

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或许父母更加需要的,是与孩子进行一场促膝长谈,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接着一起讨论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然后执行。

上述技巧能够带来帮助的前提,是父母态度的转变。许多时候,我们难以放下惩罚的手段,是因为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把孩子看成问题产生的根源,于是不经意地就把孩子当成了“敌人”。

当我们与孩子发生冲突时,我们不应该把精力和时间放在与孩子的对抗,而是应该聚焦问题的解决,与孩子一起寻求一种方案,让双方的需求都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也能逐渐掌握这些技巧,从而更好的适应他的未来。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的吗!

参考资料: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作者:作者:  [美] 阿黛尔·法伯 伊莱恩·玛兹丽施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年

- End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