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的人做事,原来都赢在这些细节上
《卡片笔记写作法》不单单是一本指导阅读和写作的书,它还是一种思维体系,一套工作流程。
今天,我们从个人成长方面来借鉴这套思考方法,将它用在日常做事中同样有效。比如,对于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个人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01采用标准化流程,减少意志力损耗
比尔·盖茨为社么总是穿深蓝色或深灰色两种颜色的西装,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早上少做一个决定,把更多的决策力资源留给真正重要的事情。
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即便可以通过训练得到补充,但是时间比较长。就像锻炼的肌肉一样不可能得到即时恢复状态。
因为我们的大脑意志力是有限的,所以要减少做决定。比如,采用某种格式化流程处理同类事情就会减少很多意志力消耗。
“一个可靠的、标准化的工作环境对我们的注意力、专注力和意志力的消耗都比较小。”
在管理班级的时候老师有深切的体会,不同的孩子会向老师报告相似的事情,但是说的人多了,老师就要想办法将事情归类,再遇到类似的事件直接按规定处理。如果每次都要思考一番,很快就会让老师感到崩溃。
同样,我们在工作中也需要创造一个标准化的环境,形成了规范化模式,或者是标准化的格式,这样可以保留大脑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做事就会更高效。
02及时记录你的想法,解放大脑
“我们组织日常信息的方式既会对长期记忆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对短期记忆产生很大影响。”
心理学家关于短期记忆的看法是:我们最多可以同时在脑海中保存7+2件事。也就是说,我们的脑海里记忆的信息是有限度的,而这些信息会一直悬空游荡,占用我们的注意力。
好比我一直想着给孩子列计划表的事情,一边做着饭一边想着如何安排时间。如果这件事情一直没有解决就会一直放不下。
而这种现象可以用一个心理学概念来表达,就是“蔡格尼克效应”,它是指没有完成的任务往往会占据我们的短期记忆,直到它们被完成。这样也就可以理解为社么我们的注意力容易被干扰了。
再比如要完成一篇文章,心里没有想清楚怎么写的时候干其他事情也会心不在焉。因为总是想着选取什么样的素材,列出什么框架等问题,大脑空间就会一直被它们占据,没有心思去做好其他事情。
如果将想法写下来,大脑就会暂时放过那些念头(大脑默认为你已经去做了),从而有可能专心去做其他事情。
由此可见,我们如何组织信息决定着做事方式。把念头记录下来就是让为大脑清理空间,保留出注意力做当下更重要的事情。
03构建个人知识体系,衍生能力
如果说学习就是积累知识,那么这样的理解是过于狭隘的,或者说根本就是一个谎言。
因为我们即便是记住了很多的知识,如果不去使用那么就不会为我们带来半点成长。自身能力不变强,我们升职加薪也无望。
在《价值共生》这本书里,作者就明确表示,知识是一个动词,而非名词。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是否拥有知识要看你用了多少而不是记住多少。
另外,我们学习知识不是为了囤放,而是要建立一个知识体系。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去挑选,之后再归类备用。
好比我们去菜市场买菜,并不是随便买回来一大堆放到厨房就算完事。首先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挑选对应食材,接下来按照菜谱搭配食材,比如玉米炖排骨,白菜炖粉条,茄子、土豆和青椒拼成一份地三鲜。
先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菜,然后购买回来进行归纳处理,再炒制成美味菜肴。对待知识,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建立了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思维框架,就可以调取自己的不同能力相互促进,衍生出更多能力。
美国有一位数学家兼物理学家,业余时间喜欢研究折纸。工作几年后,他辞掉大学教授职位,去投身自己所热爱的折纸事业。当时他已经成为一位颇有名气的折纸艺术家,他的一件折纸作品可以卖几万美元。
因为他将数学思考方式用在研究折纸研究中,所以他的折纸作品性能超出其他同类作品。他将数学能力和折纸技能融合起来,衍生出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由此可见,学习进入良性循环模式之后是相互促进的,但前提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
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在行动和反馈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