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周 - 双十一与消费主义
双十一拉下了帷幕,一个本应属于单身人士来纪念自己单身生活的节日,硬是被商家炒成了疯狂购物节和剁手日。铺天盖地的双十一广告早已盖过光棍节的本意,演变成商业消费的狂欢。
今年的天猫双十一交易额冲到1682亿元,京东猛追。与之同步的还有各种峰值和交易笔数的刷新。但 京东正在双十一这个日子猛烈追赶阿里。这是京东第一年公布双十一金额,1271亿元,往年京东只是公布订单增长率和销售增长率。不过,双方对于双十一交易的统计口径有所差异。京东公布的下单金额是指11月1日开始的双十一期间(11天);而天猫双十一的金额指的是11月11日当天。这一度引起了京东和阿里巴巴两位高管关于数字的隔空争论。
今年的双十一又一次创造了新零售史上的奇迹,造成这一辉煌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是互联网技术在零售行业中的应用和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主义的兴盛。
伴随着电商的兴起,线上消费成了人们日常消费的主要内容,它以充分的便捷性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我们在电脑或者手机上动动手指头就能买到心仪的物品,节省了时间和交通成本,并且伴随着快递行业的兴起,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很方便的进行消费行为,并且完善的商品售后机制也保障了我们购买商品的质量。电商也有足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来举办这么一次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集体消费活动。
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伴随着消费主义的兴起,反过来消费主义影响下持续增加消费活动有助于经济的意识形态。创造出在生活态度上对商品的可欲及需求可以提高消费并作用于经济,所以国家是提倡消费的。但作为个体的我们,面对这种消费主义浪潮,应该怎么办?之前看过一句很极端的话:买家和卖家的关系,就如同骗子和傻子的对话。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当我们的消费欲望被商人拿捏住,被轰轰烈烈的进行炒作,我们便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冲向屠宰场,面对营营小利,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在网上购买一些我们根本不是很需要的东西——如果某个东西你需要等到打折促销再买,那么多半情况是你根本不需要这个东西。这种得不偿失的行为满足了我们的消费快感和一定的虚荣心,是的,往往他们会很有优越感的自嘲为『剁手』,假装的哭诉自己多么『败家』,实则为畸形的炫耀。这是经济为导向的社会里总是会出现的风气。然而,我相信理智的人总能保持自己的本心和生活价值观的独立,不轻易被煽动,能主动对抗消费主义的导向的论述。正如不鸟万如一所说:
消费是每个人都躲不开的行为,正是因为躲不开,才更应该引起警惕。从购物可以让人释放压力解除精神紧张这一点上说,它的确具备宗教的部分功能,单另一方面,没有人认为购物就是一劳永逸的仙丹,他只具备相当短暂的临时功效。这种每个人不得不做,单本质上又是徒劳的行为就是现代人的原罪之一。原罪,很可能是人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的东西,单你在谈论这个原罪时,缺乏起码的自省,反倒洋洋自得,甚至顾盼神飞,那么人类什么时候才能获得救赎呢?一边消费,一边反对关于消费主义的论述,恰恰就是一种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