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加长版”的假期突如其来,是欣慰,更是“压力”。但也有幸福,因为一节陆恕老师的讲座,让我学有所获,获后又有所反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33646/8dd46c4fcf188e64.jpg)
由陆老师的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感想。小学语文教学的四大项目——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其中,阅读包括:精读、略读、读整本书。所以,阅读是重头戏,独占鳌头。
读,也有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33646/b81d22a69ba0ef74.jpg)
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读薄”。我觉得读薄,就是巧妙地传授给孩子总结概括不同体裁课文的主要内容。比如:写人文章——主人公+主要事迹+主要特点……等,这样学来,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能把握准确了。孩子以后遇到概括主要内容就有法了。
不同文体的概括方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33646/6c9fa4af87ad776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33646/f7cf1535362c16f1.jpg)
陆恕老师眼中的“读厚”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33646/c994e09351d9b69e.jpg)
我眼中的“读厚”
在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时会产生想法,并在旁边做以批注,就是“读厚”。用陆老师的话说就是将阅读点的价值最大化。读厚的方法其一是批注式阅读,即:1. 一画2. 二标3. 三批注。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33646/60706b0df613fddc.jpg)
一画:画出最具阅读价值的句字或片断;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33646/7814a6f0da051482.jpg)
二标:标出关键句中的重点词;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33646/0bf74414131bf98c.jpg)
三批注:批注自己的理解 和感受。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33646/97bdf1a4df8adacb.jpg)
“批注式阅读”这块我班孩子还是做的不错的,因为我一直觉得边读边批注渗透着自己的想法,代表着自己的思考。所以我一直鼓励孩子简单表明感受。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33646/29a02c6339b9bacd.jpg)
值得反思的是陆老师讲的“读讲融合法”,也就是所说的以读带讲。这块我觉得自己应该反思。就拿陆老师的课例 《第一场雪》来说,他通过减词改变原文——对比读,让孩子品其意味,得其精华。因此,在备课之前应多费点心思。多设计读的环节,在读中悟。再如:《掌声》一课,老师通过“读后点评深入读”来体会英子形象。一读后点评 ——这时的英子是一个沉默的孩子。二读后点评——这时的英子是一个忧郁的孩子 三读后点评——这时的英子是一个自卑的孩子。这样通过读,英子的性格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读是关键,正如陆老师所说:“一读解千愁,多读才是硬道理。”精心备课更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