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关注作者的随想
最近经历了两件小事,虽然不大,但让人深思。
周末,陪孩子上英语培训班。现在的培训班比较重视与家长的互动,这次我参加的是他们的公开课,就是家长坐到教室后面,可以近距离感受课堂氛围。课上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哪怕是只有四五句话、几张插图的小绘本,老师也会先从题目、正文作者、插图作者开始读,而且要求孩子关注这些信息。后来,我通过老师了解到,他们是要给孩子养成一种习惯,就是拿起一本书,首先关注书的名字,这是书的主题;然后是书的作者,包括文字和图画的,因为作者是不是这方面专家,影响书的权威性。
另一件事,最近写了一篇短文,在某公众号发布了。为了庆祝,我把这篇文章挂到了朋友圈。然后,静静地等待别人点赞。毕竟,这个公众号也是个有官方背景的、影响力比较大的平台。按照以往的经验,我发个几句话的心情,有二三十个人点赞很正常。结果,一天过去,只有十个人点赞,评论的只有三个。我心有不甘,把文章发给了一个朋友。结果,他根本没有回复。我还是不甘心,一个电话打过去,问他看了没有,他说看了。我问感觉怎么样,他淡淡地说还不错。一听那口气,我就知道他没注意作者。我就问他知不知道为什么给他发这个文章,他说不知道,我说你看看开头,他才惊叹连连。
两件事,看似一正一反,反映的都是对著作权的不够重视。
细想一下,这种不重视的事还有很多。以前的小学课本,那么多课文,除了古诗,基本没有体现作者的。至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则体现的都是定义、原理、公式,看不到作者的影子。结果,课本变成了干巴巴的条文,没有了所处时代的背景。一篇文章,不知道作者是谁,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下写的,怎么能深入体会当时的心境呢?一个公式,不知道当时的来历,不懂得解决的问题,怎么能理解深刻呢?
现在网络上好多文章都没有署名,评论也有匿名的,结果信息来源不可靠,谣言诽谤满天飞。在我们抱怨网络环境不好时,我们是否想过,一句匿名的评论,一个不注明出处的转发,也对谎言的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