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前夜》:鼎盛时代前的血雨腥风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说起唐代,人们总是提起大唐的万国来朝盛况和鼎盛的开元、天宝的盛世景象。然而,唐代从初唐的兴起到玄宗时期,曾经历过一段非常动荡的时局,武帝改唐为周时,李唐宗室子弟许多遭到清除,文武百官各有派系,边境也多次出现战事。
《盛世前夜: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缠斗》就是一部讲述这一段复杂历史的著作,作者能够从不同史料和视角出发,给其间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一个立体的画像,让读者有机会从这一段复杂的故事背后看到或闪耀或诡诈的人性。
一、万国之国
尽管古人的形象一贯是谦顺自持,守礼谨慎的,唐人的众生相却有不同的一面,那就是自信张扬,不惧权威。
这样独特的精神面貌特点,是一个国度在经济冉冉上升的过程中普通人脸上的神情。唐代作为封建社会的顶峰,在经济、政治外交和文化上都呈现出繁荣景象,这一点,足以让九五之尊的皇帝与平民都为自己的国家骄傲。
这与李唐家族的发源是分不开的。李氏家族不是完全的中原氏家,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也重视文教,但血统起源有部分源于胡人,受到束缚较少,这是唐代政治开明的原因,也是中后期混乱的一个诱因。
太宗的“玄武门之变”实际上冲击了一向的嫡长子继承制,而太宗本人的军功与政绩也为自己宫变登帝提供了合理性来源。从天下人的观点来看,皇家的第几个儿子成为皇帝不影响大家的命运,只要选出的是一个明君就是国家之幸。
女主武则天登基也是这片土地上第一也是唯一的一次。据说,武则天年轻时被选入皇宫时,母亲流泪相送,武则天却说:“入宫福祸未定,为什么需要悲伤呢?”渴求机会又有才干的她最终抓住了时代机遇,在晚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儿子、儿媳、政敌、情敌都纷纷受到冲击,武则天能够为这一切正名的也是她的政绩,帝国在她的治理下继续发展,但关于继承权的问题始终是群臣关注的重大事宜,武则天本人也迟迟未能下定决心,直到外族利用皇室的矛盾进犯,太子才最终被册立,唐帝国也渡过了一次惊险的危机。
2、政变不休
虽然太子已经被册立,朝堂上的各派势力依旧此消彼长。武则天本人的权力来源是高宗还有太子之生母的身份,她的登基让武氏子弟在朝堂上逐渐自成一派,对原来的李家后人自然形成了威胁。
武则天选择了促进两家联姻,以避免自己百年之后家人们被血洗的结局,然而她希望李武并贵的构想并没有成为现实。同时,晚年她的宠臣二张兄弟也在逐步展现出政治野心。
名臣狄仁杰最终选择了让八十多岁的老臣张柬之重新回到政治中心,他也不负期待,组织发动五王政变,促使武则天退位和清除二张兄弟的影响。
纵观数次政变,可以从中得出它们成败的原因:
一、首先,号令禁军的理由需要名正言顺,比如挽救大唐江山社稷,清除君主身边的奸人。没有一场政变发起者敢把不满的矛头对准皇帝,所有人都以清君侧的口号实际上谋求自己的目的。李显太子李重俊发起政变本来是想诛杀安乐公主等人,由于皇帝实际上也在攻击范围之内,禁军在皇帝面前直接乱了方寸,最终失败被杀。
二、谋划者需要和京城禁军有深度的联系。不同于需要指挥千军万马的起义,政变是统治阶级内部重新分配权力的斗争,那么谁掌握了皇宫的军事实力,就很明显能够占据上风。从小在历次动荡面前长大的玄宗在青少年时就很注重结交豪爽的中低级军士,能够对他们产生影响力,这也是他能够参与两次政变最终能够成为获胜者的重要原因。
三、不可忽视的后宫力量。唐代的宫女、女官、后妃们自武则天后对于角逐权柄都有着强烈兴趣,一是她们受过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受到了启蒙,也因为共同的女性身份和处境让她们紧密合作。其中,太平公主、安乐公主、韦皇后和上官婉儿都在宫女中有很高的威信,作为皇帝身边人,这些宫女们在政变的策划、情报传递、政变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地利。唐宫地势北高南低,在兵家的观点来看,战争首先要占据高低才能有更大的胜算。这一点,了解过宫廷政变规律的玄宗好好吸取了教训,每一次都占据玄武门,最终能够成为最终的赢家,打击所有的对手,恢复李唐皇室并开创盛世。
三、输赢之外
每一场你死我活的军事政变不是在双方拿起刀枪时开始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步体现。
武则天时代里,武氏子弟频频在对抗外敌的过程中辜负期待,并且恃宠而骄,目中无人,当时的百姓多有怨言,即使武则天本人全力相助,在争取天下人民心的角逐中,他们已经败给李唐宗族后人了。
借着皇权攀附得到无上荣耀的二张兄弟,虽然能够前期凭借自己的政治眼光选择了站队李姓太子,却在野心膨胀后因为李、武两家后人议论自己治了他们的重罪,这些血仇让两家最终无法放过这两个空有美色的得志小人。
在臣子中,不偏不倚不是明哲保身之道,选对立场展示忠心并适时改变才能顺利度过危机。不难理解为什么当时有许多立场灵活的臣子,因为不到最后,很难知道哪一派最终会气数已尽,在历次政变后,许多功臣难以得到善终,因为新王需要人头来为自己立威,而早已成为众人心中大唐英雄的功臣们就常常被牺牲,可能赐死、贬官和降职。许多视功名为生命的功臣在路上因为议论皇帝或者内心郁闷可能死于非命,而性情淡泊的失意者可以在山水和文学书画中找到自己的天地。
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两位才识胆量俱佳的女中豪杰最终没能够笑到最后。一是时代原因,武则天能够称帝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奇迹,旁人即使聪明有才又出身显赫也难以复刻她的传奇。另外,太平公主作为皇室子女,在兴建享乐设施和依靠斜封官敛财的做法也让她失去民心,京城百姓的生计如果能被权贵随意剥夺的话,最终损害的是皇朝的立身之本。上官婉儿从罪臣之女逐步凭借文才和判断力受到多位帝王器重,她也以自身的魅力游走在多位权臣之间,她死于乱军后被厚葬和嘉奖,如此轰轰烈烈的一世,足以成为闺阁中有聪明才智和政治企图的女子想象中自由的一生应有的模样。
四、大梦初醒
在传统史学家看来,维护李唐正统,敲打想提前登基的太子,打击外戚以及权臣的派系就是忠心和正义的一派的做法,是为人臣应有之义,但他们忽视了皇权本身也需要制约的道理。
再无其他威胁的玄宗晚年不理政事,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谄媚之相,最终大权旁落,如果此时,有强大的言官的劝谏,东宫太子规劝还有关心时政富有远见的妃嫔女官的进言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
可惜在玄宗晚年,他年少时建功立业的愿望已经满足,不再考虑多多采纳他人的意见,太子深受怀疑,自身难保,不敢展现出除了孝顺以外的针砭时弊的一面,宠妃杨氏不知天下事,相权、东宫、后宫外戚所有的制约都失灵,唯独天人感应还在发挥作用。
到了千年以后,人们发现忠君并不能救黎民于外敌,开始明白没有人可以永远是贤人、仁人和圣人,皇帝不仅会犯错,而且历朝历代皇权之下血迹斑斑,于是,选择了新的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