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点读诗 | 美酒香蟹,鹤氅轩车,皇帝都羡慕的神仙生活....
文/杜豆豆
《声律启蒙》二冬韵第2段
美酒香蟹,鹤氅轩车,皇帝都羡慕的神仙生活.......这神仙般的活法哪里有?来看今晚要学的《声律启蒙》二冬韵第2段: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下面,我来一句句解读重点:
第1句,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
“明”“暗”、“淡”“浓”、“上智”“中庸”,都是“反对”。
“上智”指有大智慧的人,“中庸”原指做事不偏不倚的人,这里指中等普通人。
第2句,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镜奁”(“奁”读音“连”)指女人放梳妆用品、镶了镜的匣子。
“衣笥”(“笥”读音“四”)是放衣物、竹或芦苇编成的篮子。“杵”是舂米或捶衣用的棒槌。
第3句,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
“灼烁”形容花盛开,“蒙茸”形容草茂盛,两个都是联绵词。
“九夏”指夏季3个月90天,“三冬”指冬季3个月,“九”和“三”在这里都是虚数,表示时间较长。
第4句,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戏马”是典故,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泗水》中记载的“戏马台”,在今江苏铜山县南,史传项羽曾在此地驰马取乐。
“蟠龙”也是典故,出自《晋书 卷八十五 刘毅传》中记载的书斋“蟠龙”,由东晋大司马桓温的儿子桓玄修筑。
第5句,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手擘蟹螯从毕卓”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 任诞》,说的是晋人毕卓酒后曾说,自己如果能左手剥蟹螯,右手拿酒杯,在酒池中漂游,这辈子就没白活了。
"身披鹤氅自王恭”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 企羡》和《晋书 王恭传》,说的是晋人王恭披着仙鹤羽毛做成的披风,乘车在雪中行走,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昶”读音“场”)见了赞道:“这真是个神仙呢!”
美酒香蟹,鹤氅轩车,皇帝都羡慕的神仙生活,就在这里藏着呢!
第6句,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五老峰”在今庐山东南,山顶有垭口形成,状如五个老翁;“三姑石”在江西和福建交界,属武夷山脉,当有风雨来时,会发出如同青铜大钟撞击的声音。
“金镛”就是青铜大钟做的乐器。
该句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其平仄特点有二:一是单句,节奏点平仄交替;二是四句句末平仄都是马蹄。
恭喜你又多读了一首古诗文!
倾一生之力,读万卷好书。我是杜豆豆。愿与君共勉,从自我做起,祝书友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