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让分享式教学再遇“知音”

2021-04-01  本文已影响0人  水韵琴心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承担着语文教学的任务,也承担着“以文化人”的使命。李吉林老师提倡“走进孩子心灵”,于永正老师提出“老师脸上要有孩子气”……这些小语界大咖的教育主张,课中有人,眼中有人,心中有人。这与分享式教学的“心中有他人,做事有规则”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骑鹅旅行记(节选)》一文,似乎找到了类似体验。

《骑鹅旅行记(节选)》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让孩子们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该单元一共安排了三篇外国文学节选,今天要学的《骑鹅旅行记(节选)》是第三篇,这篇文章属于略读课文。通过对前两篇节选文章的学习,孩子们基本能够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内容,对节选内容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印象深刻,也激发了孩子们阅读整本书的期待。基于这样的学情,一上课,我没有急于组织孩子们学习课文,而是反复琢磨正文前面的“阅读提示”,以启发孩子们探寻不一样的学习路径。

【教材中的“阅读提示”】

《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化作品。读读下面这个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作品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鹤之舞表演大会”“大海中的白银”,猜猜它们又将讲述怎样的神奇。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原著读一读。

【课堂片段实录】

师:孩子们,我昨天晚上读了一篇文章,文中推荐了一位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秘笈:这位孩子在答题时,他揣摩出题人的意图,从出题者的角度来思考如何答题。这位孩子经过尝试,果然能够考到高分。

这个孩子的思维启发了我的思维。今天,我们也来大胆尝试,尝试着从编排这本书的叔叔阿姨的角度,来揣摩他们的编排意图,打破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突破口。(孩子们一听到有不一样的学习课文的思路,开心地说“好好好”。)

下面,请大家仔细阅读选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如上),看看编者编排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并结合课文内容,找到相关依据进行阐述。

(我的课堂一直使用的是分享式理念教学。孩子们一接到这个任务,马上就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大约5分钟后,孩子们自发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组长有序组织大家的交流。孩子们一会儿讨论争辩,一会儿拿笔批注。时间缓缓向前滑动约3分钟左右,教室里面的讨论声音逐渐小了,一直到没有。举目一看,所有孩子都做出了认真倾听的样子,双手平放在课桌上,双眼充满期待地直直盯着讲台上的我。此时,我知道他们已经做好分享的准备了。)

四人小组全班分享:

组长:同学们,我们小组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经过交流讨论,分别从“情节”和“人物”两个方面找到了阅读《骑鹅旅行记》这一整本书的理由。下面由我们小组成员分别给大家做详细汇报。

组员1:同学们,节选部分内容很有趣,但是选文缺少开头和结尾,我很期待阅读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组员2:同学们选文只概括告诉我们鹅变小了,但鹅是怎样变小的呢?我很期待通过读整本书,从中得到详细了解。

组员3:选文中只是描写了尼尔斯被鹅带到了空中,但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我很期待……

组长:刚才我们小组其他3位成员期待从整本书中得到的答案都与故事情节有关,看来,大家很期待通过阅读整本书来了解更详尽的故事情节。接下来,我将从“人物”这个角度给大家分享我们阅读整本书的理由。

选文中的尼尔斯调皮任性,鹅把它带去旅行后,它的性格会不会发生变化,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小组成员都很期待通过阅读《骑鹅旅行记》这一整本书后,去真正了解尼尔斯这个孩子。

以上是我们小组的思考,请问其他小组成员有建议或补充吗?

生1:通过阅读选文,我们被选文的语言表达的趣味性吸引,比如“猫没有立刻回答。他坐下来,把尾巴精心地在腿前盘成了一个圆圈,两眼盯着男孩。”这句话把猫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非常有趣。既然选文的语言如此,我们猜测整本书的语言风格也会如此。因此,我们很期待读《骑鹅旅行记》这一本书。

生2:作者描绘的意境让我很向往,比如节选部分里面有:“水渠里流水潺潺,输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我推测,在《骑鹅旅行记》整本书里,一定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美好意境的描绘,所以我很期待读这一本书。

【课后反思】

一次“破格”的教学设计,换角度思考问题,孩子们就生成出如此鲜亮而丰富的课堂。再有分享式教学的加持,无论是编者的意图,还是我的预设教学目标,孩子们很自然轻松地就“攻破”了。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都聚焦于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提升。其实,回看这节课,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已然形成: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本节课中,孩子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针对核心问题“请从文中找出编者的意图依据是什么”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孩子们与书本里面文字的对话,也有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交流讨论中得到充分的训练。比如,孩子们在全班分享时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要有理有据表述清楚,尽可能让听者听明白。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对孩子们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往往容易被老师忽视。分享式理念教学,充分给予孩子们的思维空间,创设思维发展的平台,以此训练孩子们的语文迁移思维和语文反思思维。比如,在本节课中,我以案例中一个孩子从出题人的意图来答题的思维,训练孩子们迁移运用到从编者的角度来阅读理解这一篇文章。孩子们能够从阅读提示入手,再结合节选内容相关语句段,来读懂编者的意图。这个环节,完全是孩子们自主探究,相互补充和建议,然后形成正确的观点。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从节选内容中,孩子们读懂了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被麻雀和鸡嘲笑,被猫捉弄,被牛教训,由此讨论出尼尔斯是个飞扬跋扈、调皮捣蛋又爱搞恶作剧的孩子。借助节选内容,孩子们能够对尼尔斯的性格特征进行构建。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一直在畅想尼尔斯骑鹅离家后的境遇,希望尼尔斯将自己锻炼成一个有同情心、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你看,这种对美的人格的鉴赏和追求,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骑鹅旅行记》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塞尔玛·拉格洛夫的著作,这本书是全瑞典学童的必读书目,当然也是我们中国孩子比较受益的一本外国文学。这本书告诉孩子们,要做一个勇敢、热心的孩子,还要善于去帮助别人。虽然书中的故事看似荒诞,但却能告诉我们道理。因此,孩子们读名著经典,不仅可以培养个人素养,还能形成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文化传承与理解,自然浸润其中。

“以文化人”,课中有人。回顾这节课,我用“逆向思维”拨动了孩子们本就乐学、好学的“心弦”,碰撞出了更多的智慧火花。我一直做分享式教学,深深体会到分享式教学本就能让孩子们有兴趣学、轻松学、主动学,这节课里我又巧用了“逆向思维”,助推着分享式理念教学的生态课堂又进入了另一个境界,这难道不是“知音”相遇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