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 读书笔成长成长再成长2018/读书笔记

《文学回忆录》| 读书笔记33

2018-04-21  本文已影响9人  韫左寻

读木心介绍的莎士比亚。黄老师说,木心是“将现象描述清楚,并书面的呈现出来”所擅长的作家,是典型中的典型。而快读完上册《文学回忆录》的我竟没有发现,可见读的还是不够仔细,读的不够多。没有培养出将事物清晰表达出来的能力,是读的太少,总结太少,思维太局限,没能有意识的去培养这样的思维。今天,我就带着阅读如何将莎士比亚讲述清楚的学习态度,看木心是怎么样的思维。

介绍一个人,按照我总结西方音乐史的思维套路,首先应是人名,生辰年月,他是谁?通过作品、人物事迹、人生经历来组成这个人的人物形象。

直接引出 莎士比亚,他大概是被世人所熟知的大人物吧。这样的大人物,无需添加诸多标签,直接甩出“莎士比亚”,你就知道他是谁。

莎士比亚,值得去将4小时、8小时......,但时间有限制,只能以后慢慢来。莎士比亚碰不得,研究莎士比亚的书早已成了图书馆,永远发掘不完。其实真正伟大的作品,没有什么好评论的,评论不过是喝彩。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二十二岁去了伦敦(很奇怪,天才都知道离开家乡,都知道要到哪里去)。最初他是在剧场打工,后修改古代剧本——这是对的,天才是天才,但是基本功都有,不必进学校,不必硕士学位——后来写了二十年,成37个剧本。一类喜剧、一类悲剧、一类历史剧。

代表作:《仲夏夜之梦》,喜剧;《哈姆雷特》,悲剧;《凯撒大帝》,历史剧。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非常复杂,凡人、名人、仙人,一上台几句话,个性毕现,忘不了。这是极大的特点。

艺术家呈现这个世界,唯一的依本,就是他自己。莎士比亚表现莎士比亚。

早期写喜剧、中期写历史剧,晚年写他深刻的悲剧。悲剧中又有喜剧的分子,他以为悲喜是一起的。他最后的七年八年,安详而醇熟。他自己知道使命告终,地位永恒。可惜谁也没对他说过:威廉,你是仅次于上帝的人。

正因为仅次于上帝,比上帝可爱。

说完了这个人,就要好好说说他的作品。木心排列莎剧,精品中的精品,有十本:《仲夏夜之梦》、《暴风雨》、《威尼斯商人》、《凯撒大帝》、《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麦克白》、《哈姆雷特》、《李尔王》。

这些都是赫赫有名的书,听过,但我看过的却不多,最近刚读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英文书,有点恍然若失。木心评价这本书,说后人再写少男少女,写不过莎士比亚的!在伟大的作品前痛感绝望,真是快乐的绝望!阳台下罗密欧偷听朱丽叶的独白,之后的优惠,对白,黎明分别时的对话,是全剧的精华,凌绝千古。两家相传几代的世仇,等到少男少女殉情后,才见真情,两家明白,不能再仇恨了。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中国的故事《梁祝》我更喜欢在音乐作品中想象这段故事,也像剧,可以是音乐剧。

人世真没意思,因为真没意思,艺术才有意思。

《哈姆雷特》(Hamlet)是莎翁所有名著中最大的一颗明珠,宝石。全世界文学名著少了《哈姆雷特》,不可想象。凡生于莎士比亚之后的文学家,都再三熟读《哈姆雷特》——中国例外。

到了老年,莎士比亚似乎把郁结心中的哲学观点都放到丹麦王子形象上,但仿佛都是哈姆雷特、而不是莎翁所言。你们看原作,哈姆雷特和人的对白,与他自己的独白,完全是两种辞令语调,这是剧作者莎士比亚在遥控。是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血肉相连,但又离得很远,远远地“遥控”。

许多作家喜欢死乞白赖地赖在角色身上,喜欢靠角色来说自己的话——用这个准则对照大批著名文学家,也不例外。可是莎士比亚、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楼拜、司汤达、哈代、巴尔扎克,从不和剧中人发生暧昧关系——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精神上的儿子。可是这位父亲一点不通私情,冷静看他儿子表演。

哈姆雷特是个悲观主义者,但却是享乐主义者,是个思想者,不肯行动,觉得“我在思想里已做过一回了”。一个思想过度的人,行动非常软弱。

许多人不死,拖拖拉拉活下去,因为在思想上已经死过了。我要是续写《红楼梦》,会让贾宝玉拖拖拉拉活下去。

思想多而行动少——悲观而享乐,最吸引女性。但爱上这种人,注定悲剧,不会有结果——林黛玉爱上一个贾宝玉。

而他写到霍拉旭(Horatio),真是伟大。哈姆雷特这个人,身边一定得有个霍拉旭这样的人。哈姆雷特对任何人说话都不正经,挑剔,疙瘩,唯对霍拉旭句句实话,心照不宣——不是霍拉旭伟大,不是哈姆雷特伟大,是莎士比亚伟大。

欧美人喜欢狗,我喜欢霍拉旭。

中译莎本,我以为最好的是朱生豪,译成全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