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努力

2018-03-14  本文已影响29人  一愿天行

写给中学生的心理学  14


20世纪90年代,还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Carol S. Dweck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她把400名七年级的孩子随机分为两组完成很容易的解谜游戏。事后对第一组的孩子不停地夸奖:“你真聪明!”对第二组孩子则称赞:“你一定是非常努力!”

接下来,这两组孩子在如下两种解谜游戏中进行选择:一种是容易的游戏,一种则难得多,不过老师告诉他们这组难的游戏可以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

结果,被夸奖聪明的那组孩子,有一半以上选择了容易的游戏;被称赞用功的孩子,则有90%选择了难的游戏。


Carol S.Dweck和她的同事用同样的方法对纽约市12所学校100名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另一次研究。这些孩子同样被随机分为两组来做适龄的智商测试题。

测试完之后,第一组得到的赞誉是“你真聪明!”第二组得到的是“你真努力!”

接下来,这两组学生要对付难得多的智商测试,即八年级程度的测试题。

结果,第一组孩子意志消沉,第二组孩子则竭尽全力。

最后一轮测试,难度回到第一次测试的水平。第一组被夸奖“聪明”的孩子,成绩居然下降了将近20%;第二组被夸奖“努力”的孩子,成绩则提高了30%。


Carol接下来的问题是:是什么使这些学生们选择了不同的目标、有了不同的工作态度?

她的结论是:前一组学生希望“显示”自己的才能,后一组学生希望“发展”自己的才能

在这里,“才能”对两组学生意味着不同的东西。

对于第一组学生来说,才能是先天的、固定的,他们愿意把这种才能一遍又一遍地展示。对于第二组学生来说,才能是一个过程,是在不停的发展之中。这种发展的引擎是自己的努力。所以,他们不愿意重复已经掌握的东西,而急不可待地要闯入新的领域。

对这两组学生,失败的意义也不同。第一组学生遇到失败,本能的反应就是“天呀,我不行!”第二组学生遇到失败,则采取了面对现实的态度:“我这套做法看来不行,要换个方法试试。”

欣赏努力的过程,比赞扬结果更能

激发动力

享受努力的过程,比只看目标更能

坚持不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