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课02】你所谓的忙碌都是瞎忙活
我应该属于那种有囤积欲的人,百度云上有n本没有读过的书,看到好书仍然想收藏下来,好像有一天会看完似的。想做的事情太多,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新尝试的爱好,手账、尤克里里、简笔画、跑步、做饭等等;关注了400多个公众号,连置顶的那几个也不见得经常看;报过的大多数微课未见得能好好吸收就更不用说了,发挥状态超级不稳定。整日忙忙碌碌却未见有价值的作品产出,连领导都说一个学期快过去,“你的论文写出来了吗?”我只能抱歉地说,写了个开头。
清单上的计划大而全却毫无重点,列下的计划总在一周内完成不下去。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制定的计划不科学,有时候在想是不是我想要尝试的太多却反而什么都做不到。
答案很明显,是的。太多想要的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重点主次,一直在奔忙,却总是到不了任何地方。
一、认同“精要主义”的活法儿
《精要主义》有一个简单却深刻的图示: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474/790a17e9dc1fb9f5.jpg)
当你把精力分散到不同的事项中,你所能达到的高度有限。如果集中在精要之事上,才有可能达到个人贡献峰值。
精要主义追求“更少,但更好”,讲究地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它也不是提倡为了少做而稍作,而是主张只做必做之事,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
工作中,我们也见到过看起来不那么努力,但一出手成果斐然的人。在业绩上他们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反而成为团队的重要的少数人。反之那些办公室唯唯诺诺忙前忙后的老好人,可替代性和价值度却比这些人要少。我想起来我有一个同事,我经常有事打电话到他们办公室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并不在。但是她参加比赛却为单位赢得了荣誉。在岗位上,她懂得了抓住机会创造价值,获得更多的资源链接。这可比人好性格好的老好人得到更多发展的机会呢。
精要主义的原则要学会区分重要的少数和不重要的大多数。过滤筛选所有的选项,并且从中选择真正精要的事情完成。在面对很多事情的事情,停下来问自己:
这件事情值得我投入时间和精力吗?
二、如何找到生活的目标?
在提精要主义》的实践版书籍《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里面,作者也提供了几个方法判断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生活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找到关键问题才能有好的答案。
你需要在忙碌的赶路过程中,停下来,问自己关键的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474/3cbd619c9f9c8a71.jpg)
关键的问题将所有的问题都归纳成为一个问题: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做了这件事情就会让其他事情都变得更简单或不必要了呢?
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和人生不同的角色中,重要的事情也许不太相同。你会有不同的维度,如工作、身体、家庭、财富、亲密关系等等。首先你将关键问题分类,然后给每个问题框定一个时间,最后加上“做了这件最重要的事情之后就会让其他事情都变得简单或不必要了。”比如说,“在工作上,我做了哪件事情后就可以实现本周的目标,并且让其他事情都变得简单和不必要了呢。”
除了提问法,《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提出“倒推法设立目标,第一步找到你的长期目标,然后估算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哪几步,可以用拆解法将每一步记下来,考虑清楚每一步的优先事务是什么,由此从未来倒推至当下的任务。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474/9bd4f167114dc4ba.jpg)
如,你写下的五年后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从现在起要锤炼自己的授课能力、科研能力和行动能力。
授课能力=了解学科前沿知识+PPT逻辑展示+演讲+写作+互动+答疑
那么从现在开始,我需要广泛阅读,掌握学科的知识,用写作、演讲、PPT展示的方式将内容有逻辑地展示出来,才能让学生学习接受。这种能力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展示在每天对学科的吸收学习和与学生互动答疑中体现出来的。
三、如何制订可执行性的计划,高效地生活?
在认知上,当认同了“精要主义的活法”这个概念后,了解到“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和“做重要的少数事情”后,才能更有动力去执行和推进。
《成功、动机和目标》一书中提到了“如果……就……”的触发器计划法。最好的坚持是习惯成自然,当大脑中为某个行为确立了潜意识行动,完成的概率就提高了。
1、拆解计划内容:将学习或技能学习的内容分解拆解成小目标
2、决定具体行动:避免模糊不清的内容,例如“少吃点”或“多吃点”--需要清晰、精确的内容,类似于“每晚至少做一张PPT”的清晰计划,才能对自己需要做什么以及达标能够一目了然。
3、决定时间和地点:完成任务的时间地点尽量详细,如,在每天早上6点钟在书桌前写文章,每天吃完饭8点钟在客厅里健身等。
4、整理出“如果……就……”计划:把上述几部整理成一句话“如果……就……”的陈述。比如我把每日的学习内容用打卡表格的形式贴在墙上,句式就是“如果是周二晚上晚餐后,我就在书桌前学习心理学”等。
5、瞄准障碍:通往目标的道路上免不了遇到障碍,提前预测困难,瞄准障碍,整理出“如果……就……”的升级打怪计划。比如我在准备考试的时候,肯定会遇到聚餐娱乐和学习的冲突,就先写下来,“如果星期六的晚上朋友约我出去玩,我就告诉他们要等到放假才有空了。”
类似的困难还有很多,比如“如果当天加班回宿舍太晚,就复习前一天学习的内容”、“如果学习的内容比较难,心里很烦躁自我怀疑,就将题目记下来到网络上找答案或跟朋友讨论。”、“如果学习累了,就花10分钟喝杯蜂蜜水”等等的句式来对付路上的障碍。
“如果学习累了很想看电视剧,就告诉自己要停止在开始前。”实在忍受不了,就给自己设立一个番茄钟,“如果非要看电视剧,就设立一个番茄钟看B站剪切的视频”。
在《成功、目标和动机》和《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两本书都提到了“预留多50%的时间”定律。做计划时不要高估自己,将完成的时间预留多50%;每天充分的、较早的时间尽量都预留给优先的重要事务,不惜任何代价维护预留时间。这个时间陷阱的预测方法有用了。
其实分解计划、五年计划倒推法不是第一次听过,那些大道理没有照做和验证的事实,都不属于自己。读这三本书的时候,行动计划仍然很有启发。我已经列下了接下来一个月火力全开的目标是要通过重要的考试,在这过程中验证调整自己。希望行动的自己能有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