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怒威
文天祥怒斥张弘范——
1278年,南宋右丞相文天祥(1236~1283年)在五坡岭与元军交战,因寡不敌众,战败被俘。
文天祥被押送到潮州,元将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弘范急忙上前迎接,而文天祥背过身去不予理睬。
张弘范说:“文丞相一身正气,我一向敬重,而今南宋亡在且夕,识时务者为俊杰呀!”
张弘范转到文天祥面前,文天祥立刻回转身,依然背对着他。
张弘范不知羞耻地劝文天祥说:
“您只要写一封信给厓山的张世杰将军,让他不要抵抗元军的进攻,那么,您便可以继续当您的丞相,不愁荣华富贵。”
文天祥骂道:“无耻之徒!你生在中原定兴,是汉人,却为外族卖命!”
张弘范皮笑肉不笑地说:“这一点,我不敢与文丞相相比,我劝您还是多为自己考虑考虑。刚者易折啊!”
文天祥正言厉色地说:“我是宁折不弯!”
张弘范见劝降不成,恼羞成怒,“嗖”地抽出腰间寒光逼人的宝剑,指向文天祥,面目狰狞地吼道:
“不识抬举!我给你指出一条生路,你不走,偏要找死。今天,我要看看是你的脖子硬,还是我的宝剑利!”
文天祥坦然面对,迎着他的剑大踏步地走过去。张弘范连连后退,说:
“文丞相,您何必轻生呢?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应当珍惜。您只要给张世杰将军写封信,让他放下武器,就可以避免兵戎相见,生灵涂炭呀!”
文天祥停下脚步说:“你也知道关心百姓?”
张弘范苦笑着说:“那是那是。”
文天祥说:“把笔纸拿过来。”
张弘范以为劝降成功,喜形于色,吩咐部下拿来文房四宝说:
“文丞相的这封书信将建千军万马之功,永垂史册。”
文天祥略思片刻,挥毫疾书: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正气凛然,写完,冷笑一声说:
“拿去吧。我兵败被俘,无地自容。此后难为国家尽忠,为父母尽孝。面对逆贼的屠刀我只有一死,岂能背叛国家,留下千载骂名。”
张弘范不寒而栗。
张弘范无奈地摇头,叹道:“文丞相,您何必如此固执呢?您这样的忠诚,只会让更多人陷入战火,受苦受难。您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为百姓谋福祉。”
文天祥冷笑道:“国家利益?难道投降就是为国家谋利益吗?我们南宋的百姓,
如今被元军肆意欺凌,你身为汉人,却助纣为虐。你这样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张弘范无言以对,心头涌起一股愧疚之情。文天祥继续说:
“我文天祥,虽然败给了敌人,但我的信仰从未动摇。我宁愿为国捐躯,也不愿为了一己私利而背叛国家。”
文天祥望着张弘范,目光坚定地说:“你若还有良知,便回去告诉元军,我文天祥宁愿为国捐躯,也不会投降。我劝你,不要再助纣为虐,回头是岸。”
张弘范听后,沉默良久。他终于明白,文天祥的信念和忠诚是无可撼动的。他叹息一声,黯然离去。
不久之后,文天祥在崖山被元军处死,英勇就义。他的忠诚和勇敢,成为南宋民族精神的象征,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而张弘范,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內,最终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
文天祥,南宋末期吉州庐陵富川(今江西吉安县)人,汉族江右民系。南宋未期政治家、诗人、抗元人物和民族英雄。
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宝祐四年(1256年)在殿试中被宋理宗钦点为状元,御赐表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
在宋朝最后被封信国公,故称文信公或文信国,官拜少保,故称文少保。
宋亡后,被元军俘至大都(今北京),忽必烈亲往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就义。
与陆秀夫和张世杰等人并称“宋末三杰”。又与谢枋得、袁继咸等人并称“江右三山”。明景泰七年,谥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