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专题投稿随笔散文《人生感悟ABC》

做自己身心的主人

2019-03-17  本文已影响16人  112212
做自己身心的主人

人会产生痛苦烦恼都来自于自己的心,佛陀透过《心经》教导我们如何正确使用我们的心,令心寂灭不生妄想妄念,以达到寂静的智慧彼岸。

修行就是修心,修心需要静心,静心才能养心。《心经》,就是一部教人心静的经。

《心经》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弟子问达摩:什么是色?

达摩回答:眼前情境,即是色。

弟子问:什么是心?

达摩说:现在问我的,即是心。

弟子问:面对色时,心应该如何?

达摩说: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

弟子问:怎么说呢?

达摩说:外在情境只是纯然情境,没有净垢分别。但由于我们的自我主观,生心分辨情境的好坏善恶。

外在时空变化=情境,内在心识变化=心境。无明众生的心境易受外在变化情境所影响,现前情境如我们所期待,心情便很顺畅。情境不如预期,心境便坠落谷底。

弟子问:什么是名?

达摩说:有形的情境叫作色,无形的情境叫作名。我们的心受名色所束缚,因此便有际遇好坏差别。

弟子问:际遇不好之时,应如何?

达摩说:面对现前情境时,不要以自我的立场生心,便无际遇好坏。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

如此,则心色两相生灭,没有心也没有色。

《心经》又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人已经不同,水也不同。

现在的我不同过去、未来的我,心识也随时间改变,人的一生中并没有一个不变的我存在,因此不要以过去的观念来评断当下。

外在的情境瞬时万变,如果我们不以主观分辨,只是随着变化而变化,便能达到与万象融而为一的境界。

任何情境,只是整体的刹那切片,无常如梦幻泡影,这就是我们的生命实相。人只能掌握当下瞬间,这样观察,就是觉悟。

修行即是修心,降服自己的心,于境不生分别。在任何当下心不生苦乐,心不起作用,三界心尽即是涅槃。

一休还在当沙弥时,默然不语独坐参禅,师父微笑着领他走出寺门。

寺外弥漫清新空气,半绿草芽,斜飞小鸟,流动的小河。过了一个下午,师父领一休回寺内。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轻掩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师父旨意,天色很快暗了,这时师父在寺内叫一休,一休便推开寺门走进来。

师父问:外面如何?

一休说:全黑了。

师父问:还有什么吗?

一休说:什么也无。

师父说:外面清风、绿野、花草、小鸟、小溪一切依旧在。

霎时,一休立刻顿悟。

庙堂就在你心中,不用往外追寻。心就是佛,佛就是开悟的自己。你,就是自己身心的主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