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圆觉“三观”法门的25种组合,解读《圆觉经》08:辩音菩萨章
此文为“解读《圆觉经》”系列的第08号文。
先综述,再上原经文,后注解。
【1】 综述
此章,辨音菩萨章,是前一章的延续,进一步解说三种圆觉法门的作用、效果,并将其具体细分为二十五种“组合”。但各种组合之间,并无优、劣之分。亦无须全部修习或同时修习。诸位行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择一修习。
*三种圆觉法门的作用、效果:
奢摩他——寂静力
具体表现:安住寂静、清明境慧
三摩钵提——变化力
具体表现:变化示现、六度万行
禅那——寂灭力
具体表现:不取作用,尽断烦恼
*二十五种“组合”:
1.单修奢摩他
2.单修三摩钵提
3.单修禅那
4.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5.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6.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7.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8.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9.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10.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11.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12.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13.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14.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15.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16.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17.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18.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19.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20.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21.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22.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23.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24.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25.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2】 原经文
「于是,辩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希有!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1]?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
[辨音菩萨]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辩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辩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佛言:]“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2],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3]:
[佛言:]“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盘。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佛言:]“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4]。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佛言:]“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5]。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佛言:]“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佛言:]“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证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6]。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佛言:]“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7],种种变化度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佛言:]“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已,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佛言:]“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佛言:]“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佛言:]“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佛言:]“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佛言:]“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佛言:]“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佛言:]“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佛言:]“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佛言:]“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佛言:]“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佛言:]“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佛言:]“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佛言:]“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佛言:]“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佛言:]“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佛言:]“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佛言:]“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佛言:]“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8]。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佛言:]“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9],求哀忏悔,经三七日[10],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11],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12]。”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辩音汝当知:
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
三法顿渐修,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
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盘。”」
【3】 注解
[1]“有几修习”,意即:欲问此圆觉三种法门,是应各修一门,抑或俱修三门;应有前后,抑或同时?
[2]“依于未觉幻力修习”:
“未觉幻力”:众生迷倒,分别执着,故称“未觉”。“幻力”,即第六章,清净慧菩萨章所言:妄功用。
[3]“二十五种清净定轮”:“轮”,为譬喻,意为:破除惑障,令“正智”转。
[4]“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
“变化世界”:“变化”,意即:神通。譬如,唯佛独有之“圣如意”:六尘中不可爱、不净物,能观令净;可爱净物,能观令不净。
“菩萨行”:既是利益、开悟众生,亦是菩萨积累成佛的菩提资粮,圆满波罗蜜,即:六度万行。
“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陀罗尼,梵语音译,此处意为“诸法”。“寂念”,即“正念”。“诸静慧”,指“定、慧”。
众生,依“业力”流转生死,非自主;造作诸业,依“识”,不自知。
菩萨,依“愿力”入诸生死,自主的。六度万行,依“智”,持正念。
[5]“便证实相”:此“实相”,即“圆觉”。“实”,与“诸幻”对应。此乃方便之说,圆觉非有实体,亦无“圆觉相”。
[6]“便断烦恼,永出生死”,意为:超出轮回。烦恼,是“因”;生死,是“果”。
[7]“复现幻力”:此“幻力”,即“变化力”,三摩钵提之功用。
[8]“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
“诸性相”,意即“差别性”,指“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三种修习法门。
[9]“当持梵行,寂静思惟”,即:戒、定、慧。
[10]“求哀忏悔,经三七日”:
“三七日”,即:二十一天。
为何要先忏悔,再修习?——《占察善恶业报经》言:“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
具体忏悔方法,可参考《占察善恶业报经》或《坛经》的第六章。
[11]“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
如同第11章,圆觉菩萨章所言:“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
故菩萨行者,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择一修习。若无主意,可用抽签方法,随机选择。
[12]“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疑、悔”,乃“五盖”之二。
“疑”:疑佛,疑法,疑僧,疑师,疑己,疑因果,疑轮回,疑涅槃。
“悔”,即“掉举及追悔”。“低落”谓之“掉”,“高亢”谓之“举”。内心忽高忽低,即是“掉举”。意识到该行之善还未行,不该作之恶却已作,即是“追悔”。
优婆夷 五十芥
写于2019.05.11
修订于2019.06.16
发布于2019.07.07
*解读《圆觉经》系列:
《校正版〈圆觉经〉全文阅读》
《解读〈圆觉经〉00:梳理十二章的脉络》
《解读〈圆觉经〉01:文殊师利菩萨章》
《解读〈圆觉经〉02:普贤菩萨章》
《解读〈圆觉经〉03:普眼菩萨章》
《解读〈圆觉经〉04:金刚藏菩萨章》
《解读〈圆觉经〉05:弥勒菩萨章》
《解读〈圆觉经〉06:清净慧菩萨章》
《解读〈圆觉经〉07:威德自在菩萨章》
《解读〈圆觉经〉08:辩音菩萨章》
《解读〈圆觉经〉09:净诸业障菩萨章》
《解读〈圆觉经〉10:普觉菩萨章》
《解读〈圆觉经〉11:圆觉菩萨章》
《解读〈圆觉经〉12:贤善首菩萨章》
《最终篇:总结〈圆觉经〉修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