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岁月》
草原,高山,流水,还有随四季变换而五颜六色的落基山脉,更不用说黄昏时分秋风拂过片片枯叶,也不用说一匹骏马在碧绿的草原上自由奔腾,如果《燃情岁月》咋看起来是这样的视觉体验,挥挥锄头,还真有闪闪发亮的东西。
崔斯汀(原谅我没做出场介绍,有兴趣的自会去发现)最后死于和黑熊的搏斗,垂垂老矣的印第安人评价崔斯汀之死说:It was a good death。有人翻译为:他死得其所。挺好。但这样翻译未免过于理性,即使对于最严肃的真理,我们也不愿见它被一张刻板的面孔说出。倒不如暂时把本质丢在一边,而代之以情感,说:他死得真好,后面跟着一个感叹号。
当然,如果不能理解印第安人对崔斯汀之死的赞扬,也就不大可能把握整个电影的精髓,只能徘徊在某个脚落,做出一些无关痛痒的理解。比如,有人说这是一部爱情剧。不敢苟同,正面来看,不够浪漫,反面来看,不够凄美,充其量只是绿叶,奇葩还在林深之处。
如果你会被影片中的壮丽景象所陶醉,我们和崔斯汀一样,都是深爱这片壮丽河山的。区别是,崔斯汀并没有以一个理性的人的身份去和大自然两相对望,体验到那种外界带给他的美,从而深深爱上它,而是作为他的一部分与它共同存在着,这是一种无条件的爱。
对于崔斯汀的这种对于自然无条件的热爱,我们不能够去审视。因为如果承认了崔斯汀是自然的一部分,那么同时也划定了崔斯汀和世俗世界的两种决然不同的语境,胆敢越过这种沟壑去审视崔斯汀的,则必然受到伤害。崔斯汀的哥哥和女主角(关系很乱,女主和兄弟三个都各有过一段,不重要,姑且不讲),都曾试图跨越沟鸿和崔斯汀对话,结局有目共睹。崔斯汀的哥哥是个相对清醒的人,他曾对崔斯汀说过:我遵从所有的规则,神的规则,人的规则,而你什么规则都不遵守,但是他们总是更加爱你。他也曾和女主点明过崔斯汀的野性(wild),直言女主正是爱他这一点。崔斯汀哥哥嘴里贬义的野性(wild)一词,恰恰体现了崔斯汀语境和世俗语境的矛盾所在。
对于崔斯汀的身上的那种随着四季更迭而悸动的纯粹的对生命的激情,就不必详述,观者自有体会。问题是,如果崔斯汀被完全刻画成一个自然的人,一个返祖的本能动物,像一匹奔腾的野马,他就不能和现实世界发生矛盾,就不能见分晓,让该赞扬的受到赞扬,该收到贬低的受到贬低。所以,崔斯汀首先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给他安排的个性也足够鲜明:纯粹。
印第安人的旁白是对整个影片的提纲挈领,他说他曾经以为崔斯汀不得终老,但后来所有爱他的人都先他而去,他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自己也死得其所,作者是否就这样给出自己的价值观:崔斯汀作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他身上的那种对生命律动的渴望却远远超出现实世界之外,以崔斯汀与外界的矛盾来对现实世界中的一部分进行讽刺,另一方面以崔斯汀的死得其所对这种对生命律动的崇拜加以赞扬,同时在深层次上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