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忙”式的敬业,再累也是“白忙活”
01
“老兄,近来都在忙些啥呢?既不见图像,也听不见声音。”“没忙啥哦,就是忙也是瞎忙。”人们经常可听见这样的对话。
如果一些有了一定地位、一定成就的人说自己是“瞎忙”,肯定被人们视为是谦虚、低调,反之则被认为是虚伪、虚妄。
小寒大学毕业后,已经在机关“行走”多年了,按他的话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加班加点是常态,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几乎没有一个节假日是和家人放松心情度过的,但自认为非常敬业的他,总是入不了领导的法眼,也得不到同事的认可,几乎原地踏步多年。对此窘况,家人抱怨,朋友戏谑,自己也很苦恼。
据有关人员透露,小寒虽然整天很忙,经常加班熬夜,但就是忙不到那“点子”上,或是效率低下、或是劳而无功。
当然,现实工作需要任劳任怨、吃苦敬业,但整天事无巨细、不分轻重缓急“瞎忙”,绝对不是敬业,这样的努力也会“瞎子点灯——白费蜡”!
02
网上最近流传一个碗装物的故事,让人看后感慨颇多。
一位老禅师看到一个小和尚非常勤快,不管是外出化缘,还是在厨房洗菜淘米,还是念佛诵经,都忙忙碌碌,但其身体却日渐消瘦。对此,小和尚内心很纠结,有一天忍不住便到老禅师的住处向师傅请教为什么自己一直很努力,怎么就是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看到虔诚的徒弟,老禅师拿出一个斋钵对小和尚说:“你去取一些核桃来装进斋钵。”小和尚照做并把斋钵里装满了核桃。
老禅师又对小和尚说:“你再去拿一些米来往斋钵里装。”小和尚顺着核桃之间的缝隙又装进了一些小米。这时,小和尚似乎悟出了点什么。只听见师傅说:“你再去拿点清水来,看能不能倒一些进去。”小和尚舀来清水慢慢地往斋钵里注入。当水满钵面时,老禅师又让小和尚取些盐来撒入了斋钵。
这时,老禅师问小和尚通过这个实验想到了什么?小和尚笑着说:“这说明时间,只要挤一挤,还是挤得出来的。”老禅师慈爱的说:“你的回答有些道理,但不是我要给你的答案。”
老禅师将装满核桃、小米、水和盐的斋钵倒空,然后让小和尚按刚才的顺序倒过来,再将盐、水、小米、核桃依次装进斋钵。小和尚先放上一勺盐,然后倒满水,再往水里不断加入小米,当小米装满斋钵后,水也溢了出来。
老禅师这时问小和尚:“你看还能装入核桃吗?”小和尚一下子恍然大悟。
老禅师用一个普通的碗来比喻一个人的生命,用一件细小的事来说明一个大道理。如果生命的每一天都是毫无头绪、没有主次的“胡子头发一把抓”,就不可能让一天的宝贵时间“效率最大化”。如果一个人只往生命中装一些诸如小米和水一类的细小东西,则往往会丢失诸如核桃类的大物体,正所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方法得当,可使利益最大化;选择正确,努力才不会白费!
选自网络。03
一个人若整天“瞎忙”,可能耽误的是自己的一生;如果一个家庭、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许多成员都是瞎忙式的努力,就有可能损害家庭、失掉人心、贻害事业。
前不久,有一位基层朋友造访,闲聊中诉苦,说现在的一些工作就是做报表、整档案、写材料,看起来档案资料规范统一、美观大方,实在是没有实效,基层干部苦不堪言、穷于应付,群众却不满意、怨声载道。还有一位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单位一年收到了来自业务主管部门、上级领导部门以及其他行业评比达标类的文件达一百八十多份,几乎两天就要收到一份上级的文件。没办法,都是“婆婆”,谁都不能得罪也不敢得罪,只好抽调专班,照抄照搬、网上下载、改头换面,材料东拚西凑,档案装潢精美,而工作总结材料的内容几乎几年一个样,只是数字、时间变了一下而已,甚至还闹出材料里的单位名称都是别单位的笑话。
近日,某新闻网披露,一些地方由于办公用房紧张,但为了“制度上墙”、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竟然玩起了“梭拉墙”,哪个部门要来检查,就拉出那个部门所要上墙的制度。这些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看似上墙了,其实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以“梭拉墙”应付检查,虽然有些无奈,确是百分之百的“瞎忙”。
由此我想到了最近很火爆的一句话:“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其实,这些做的都是面子工程、表面文章。基层干部的这种努力是一种被动式、应付式的敬业,看似很努力,实则是瞎忙。但这些瞎忙却不是个人造成的,往小了说是政绩观出了问题,往大了说则是“人祸”。
敬业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和责任,只有让态度、责任、能力相统一,努力才不会是瞎忙、甚至白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