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茶经,聊养生茶世界国学与传统文化

茶叶的食用:评茶师思维拓展第二讲(中)

2018-12-08  本文已影响131人  赵润玉

早期的食物偶尔匮乏,但日子依然过得甜蜜。

甜蜜在于不知忧愁。

当天灾降临,远古文明和其他动物一样不知所措。

对未知的事物产生恐惧,引发了一部分的盲目祭拜,衍生出神秘的宗教文化;而另外一部分强壮的,则用双脚一步一步走出去,以看得更远。

迁徙或许从来都是本能,但是对未知的好奇,人们对故乡并不在那么迷恋。

鱼儿溯游产卵,大雁秋必南归,连大象角马都有对故乡的基因导航。

而人类的故乡,不过是祖先前行的驿站,我们要做的,就是背起祖先的背包继续前往下一站。

神秘和理智并行,情感和梦想齐驱。

把有的献给神明,祈求神明给予没有的,从简单的生活需要到欲望的贪婪,从对未知的恐惧到对未知的索取。

对未知和神秘的敬畏,逐渐成为懒惰和懦弱的借口。

对神明的怀疑演变成对神明无处不在观念的绝对支持。

把仅有的拿出来,献给神明。

把自己看得渺小到麻木,割肉也不会疼痛。

早期的祭品有茶,是因为茶对健康的赐予,祭品是传达敬畏和谢意。

后来茶渐渐淡出祭坛,是因为茶的易得,此刻的祭坛,已成为放大欲望的幻境。

茶不再是神明的化身,也不再是神明的赐予,茶只成为满足口腹欲望和健康的一个食物。

当然,不能忘记还有一部分祖先,他们不轻易相信赐予,只相信努力和付出。

汗水撒在地上,就能开花结果。

回报,即是福报。

相对另一部分人对外在不可知的敬畏,这部分人反观内心,发掘对自身和自我不可知的探索。

于是有了科学。

科学的观念和系统的思维模式,指导人们将食物进行细化的分类。

四季的观念开始出现,不同食物的生长周期为人们的生存提供可计划的饮食需求。

大小和多少的观念开始出现,人们对自己的食量有了可控的标准,演化出一日三餐的饮食方式。

药物的特性也逐渐被科学的剖析,一部分原来不能吃的被重新利用,加上工具和火的利用,坚果和骨头也成为新的食材。

一部分原来作为药物使用的,演化成日常使用的保健和预防性食品。这部分一是因为原本的药效并不突出,却又不是全无效果,还有一个原因是,原本有些非必要功效和作用,而长期食用对人体又不会产生副作用。

药食同源,以食为养。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茶叶就是其中一员。

人们对于药食的功效有身体的感受,却没有科学理性的认识。加上宗教的神秘主义色彩,更容易传播和记忆。

科学和神秘主义两种文化的对冲碰撞,一种新的文明逐渐产生。

茶的药用作用逐渐淡化,此消彼长,茶在饮用中的神秘色彩愈加浓厚。

文明是一个生态链,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迷恋于神秘。

农业社会的发展带来全人类对于食物新的认识。大众对于付出和回报的认知可能比最初接受神秘主义晚了几千年,但好在,这一天终于来了。

科学进入更多人的视野,更多的人也愿意给自己标榜“清醒”的新装。“科学”传播的通道终于被打开。

是食物还是药物,已经没有争论的必要。

科学之门打开的时候,茶比人类在几千年前就脱离了神秘主义,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只是两种文化还在互相缠绕,好像早已彼此不分离一般。

原创声明:码字不易,转载请注明——作者:小玉师兄聊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