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姐的命运
多伦路U字型的底部,有一尊少女铜像(作者向京),少女二十岁左右的样子,行灶发式,老式大襟布衫,小裙子,搭襻布鞋,表情青涩忧郁。她坐在一只大箱子上,似乎暗示,她刚到上海虹口,还没有安顿下来。这里离昆山路不远,昆山路和四川北路交叉口,有一幢青砖清水墙红砖勾线的三层楼老洋房,七号是她后来的寓所。她就是十几年后被毛泽东称赞为“昨天文小姐,今天武将军”的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的丁玲。
此时,她刚从老家湖南省临澧县余市镇高丰村逃婚到上海,她不愿意家人安排的和表哥的婚事。她已经具有中学的学历,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又有湘女桀骜不驯、敢作敢为的性格,来到时尚之都,从此展开了她风起云涌、波澜起伏的一生。她的一生有两个主题,恋爱和革命,不是在恋爱就是在寻找恋爱,不是在革命就是在被革命。
她的爱情生活可谓惊世骇俗。1924年,她20岁,在北京求学,认识了21岁的诗人胡也频,不久二人相恋,开始同居。1928年学日语时,又爱上了其貌不扬但学识渊博的冯雪峰。她同时爱着两个人,不愿意取舍,真爱怎么能取舍呢?于是向两人提议不如三人一起住吧!诗人有诗人的浪漫,理论家有理论家的道理,于是三人在杭州西湖边葛岭14号一间小房子里共同生活。好景不长,最先撤退的是诗人,但是诗人善于反复,于是理论家受不了了,一走了之。
1931年2月7日,胡也频被国民党杀害。半年后,丁玲与外国人采访她时的翻译冯达相爱。1933年5月14日因冯达出卖被拘捕,在狱中继续和冯达同居。三年后逃出监狱,即同冯达离婚。
1936年9月,丁玲来到宝安,受到了多位共产党领导人热烈欢迎,毛泽东写道:“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一个月后,丁玲到了延安,时年32岁。六年后,她的恋爱史又迎来一个高潮。 1942年,与比她小13岁的陈明相恋结婚,令人意外的是这段不被看好的婚姻却持续到丁玲去世,丁玲命运大起大落,但陈明不离不弃,相伴丁玲四十四年。丁玲恋爱一生,前半段风起云涌,后半段天高云淡,这应该都是她所要的。
丁玲的革命经历,是前半段轰轰烈烈,后半段历尽坎坷屈辱。
1930年3月2日,左翼作家联盟在多伦路的一条小弄堂里成立。同年,丁玲加入左联(因此她在多伦路这条文化名人街上有铜像),这是她参加革命工作的开始。但称为“今天武将军”,作为职业革命家,则是在到了延安以后,她不久就担任了中国文艺家协会主任,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
但是武将军的盔甲並没有真正改变湘女文小姐,她骨子里依然是一个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嫉恶如仇,以理想代替思想,以极端化代替辩证法的文化人。她写《三八节有感》批评延安的某些风气,让在战场上同日寇作战的将领们不满。经过毛泽东的耐心教育,她有所改变,以后还写出了《田保霖》、《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许多优秀作品。但这笔账却已被记下。 1955年和1957年早有定论的1933年被捕事件和《三八节有感》等历史又被翻出来,受到极左路线迫害,打成反革命小集团和右派分子,下放黑龙江农场劳动12年,在文革中又加重迫害,关进秦城监狱5年,一直到1979年平反,1984年中组部发文恢复名譽,肯定她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共产党员”,被革命的命运终于结束。
丁玲一生恋爱和革命,过程何其曲折,结局都还圆满,令人唏嘘,也令人感慨。坐在街头的那个青涩的湘女,就像路边一颗棱角分明的石子,坚硬得不惧风吹雨打,虽然不知道命运最终会把她踢到何处,但总会在某个地方停下来,或者在一条沟里,或者在一丛花下,就是不知道棱角是否已经磨去。
2024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