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存图鉴:挂科、毕业、潜规则

2018-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真实职业故事

01

60分及格不是因为你努力

有人说:我特别怀念高中的时候,各科老师和我们一起猜题,压题,恨不得把自已想到的全告诉我们。看看现在的这些大学老师,明明题就是你出的,还装得一副不知道的样子……

就在刚刚,晓夫老师把同学们交上去的期末作业分发到了我们几个助教的邮箱,压缩包里面赫然夹杂着一封《告助教书》:

首先感谢各位助教的辛苦工作。本学期作业评分要求如下:

1、平时作业40分,期末作业60分。为保证及格率,请各位助教将平时作业得分控制在80%-90%;期末作业代码和报告各占比50%,评分标准已随邮件发送。

2、因本课程难度较大,请各位助教尽可能给高分,如最终还有同学总评成绩低于及格线,请交由我处理。

再次感谢各位的协助!

作者供图丨评分细则

今年是晓夫老师来学校任教第三年。从第二年开始,他就秉着“不让一个同学挂科”的原则想方设法地为大家拉高分数,兢兢业业,绝不埋怨。

没办法,他是真的怕了。

刚来学校那年,他头脑发热地接了这门难度很高的编程课。尽管上课的时候努力抖段子耍幽默,下面的同学仍然听得一脸懵逼。果不其然,期末好几位同学都挂了科。

他在微信群里给大家解释:“对不起,由于部分同学期末考试成绩实在太低,我无法通过其他办法将其拉至及格线,实在抱歉。希望补考顺利!另外,60分的同学也不要沾沾自喜,因为这不是你努力的结果,是我努力的结果。望以后更加努力取得好成绩。”

看似再平常不过的情况,没成想差点给他搞出心理阴影来。

成绩上传第二天,一位女同学来到了公共办公室,一见到老师就梨花带雨我见犹怜。晓夫老师赶紧让她坐下慢慢说。

“老师我求求你,这门课让我过了吧,我不想补考重修。”

“同学,真的不是老师为难你,你的期末成绩才30多,老师真的尽力了。”

……

就这样来回拉锯了几个回合,同学看他态度坚决,只好讪讪离开,晓夫长舒一口气,享受着暴风雨之前的平静。

第二天,晓夫就接到了系主任的电话。

原来那个女生患有抑郁症,知道这门课自个儿铁定过不了以后突然情绪失控,几次向室友哭诉自己不想活了,还在枕头下面放了把水果刀。室友哪里见过这场面?赶紧告诉辅导员,生怕宿舍里真出了什么事。这事儿就这样跑到了系主任耳朵里。

大学里总是深谙中庸之道。

系主任晓之以情,外柔中强地示意着晓夫老师:一切以学生的生命安全为重,你懂吗?院里正在评审不能出事,你懂吗?我知道你没错但是一意孤行就是你不对了,你懂吗?

晓夫害怕了,也怂了,最后硬是把那个女生一塌糊涂的平时作业改成了将近满分。他在办公室里自嘲:“就当是救学生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了。”

大学在他任教的第一年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后来他再也不敢随随便便给同学不及格了,低分同学尽可能保及格,高分同学就让他更高,总之学生的生命安全和他的职业稳定最重要。

于是他的课就成了我们专业最抢手的热门课。

02

老师不是圣人,但会做个好人

学校的男老师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有同学来辅导答疑时一定要打开办公室的门,尤其是女同学来的时候。至于原因,大家都心照不宣。

老赵是我们学校的资深教师了,年年被评为“学生最喜爱老师”。老赵一上课就喜欢给我们讲段子。

“在法律上,相同的事不同的动机,结果有时候相去甚远。如果你的导师这样跟你讲:‘你不跟我睡的话我就不让你顺利毕业。’你屈服了,那他就犯了强奸罪,因为他威胁了你。如果他跟你说:‘跟我睡吧,我会让你顺利毕业。’你答应了,但他仅仅是引诱成功不构成强奸。”

“其实这只是个段子,也没那么好笑。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这个世界真的没那么安全,你们一定一定要学会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

老赵是个不太“正儿八经”的老师,他最喜欢的明星是鹿晗,最喜欢的事情是在学生面前秀恩爱。

有一回上课,老赵点完名以后聊起了迟到问题:

“你们知道的,我这学期都是踩着铃声来上课的。但是我以前不是,我以前喜欢提前十分钟来。为什么呐?”

“因为我这学期是早课,以前很少给我排早课。我每天早上要先送你们师母到地铁站然后再来上课。按道理讲应该提前出发的。但是不行啊,这个女同志出门,一定要在镜子前描眉画眼,而且你还催不得!

“我开车从家到学校十分钟就够了,绕一圈儿送你们师母到地铁站以后再过来上课,就得20-40分钟。唉,可是送你们师母这件事又太重要不能耽误!”

“对了,你们都知道我特别喜欢鹿晗,但是你们知道我为啥喜欢鹿晗吗?因为你们师母特别喜欢!”

“有人问我:‘难道就因为这个吗?’卧槽,难道这个还不够吗?”

“你们师母有多喜欢鹿晗呢?我告诉你们吧,她能骑小黄车就不骑摩拜,只吃肯德基不吃麦当劳,连海飞丝都一箱箱往家买。五月份鹿晗要在上海体育馆跟几个退役运动员踢球,票已经买好了。十月份鹿晗北京二巡,票也已经买好了。所以我之前发朋友圈说,今年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陪你们师母去北京看演唱会。

老赵算得上是为数不多的真正热爱讲台的老师之一。在我们眼里,他配得上每年“学生最喜爱老师”这一称号的,但是他却等了整整10年。

十年前,老赵凭着个人魅力高票当选了那一年的“学生最喜爱老师”,第二年再评比的时候突然听说了上头的意思:评优活动要实行“轮换制”,所有的老师都要有机会得到荣誉称号,于是第二年他没戏了,第三年也没戏了。

十年以后,学院的老师还没有“轮换”一圈儿,院里的领导却换了,老赵又成功地获得了这一称号。

马克思学院也有一个网红老师,人称强哥,和老赵属于同一挂人,一上讲台就激情万丈天马行空,刹都刹不住。

那天领奖的时候,强哥握着老赵的手:“老赵呀,十年了!我们终于又可以同台领奖了!”下面的学生哄堂大笑。

03

大学老师的危机感

一提到老师,大家总能想到“工作稳定”、“寒暑长假”,但是老赵却说,老师是一个危险的职业。

这学期开学,我们又盼来了老赵的课,但老赵却兴致乏乏的模样。

“我本来不太愿意告诉你们这件事,但是关乎到个人利益,我不得不提一嘴。如果你们有谁对我的课堂,我的言论,甚至是我个人有什么不满。请一定一定跟我交流,我会虚心接受的。”

老赵为什么要讲这个呢?因为我们喜欢的强哥这学期上不了课了。他被学生举报‘发布不当言论’,学校在调查之前先停了他的课。

“不当言论?什么是不当言论?我一直觉得人都是有信仰的,但是更要有判断力。我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还算开明的时代,但是这个社会就没有一丝黑暗了吗?很多东西也许你们是看不到的,但是应该让你们知道,所以老师们会客观地讲给你们听,对错与否交给自己判断。”

“可是我现在什么都不敢说了,我在想下一个被举报的人是不是就是我?”

院里的老师问强哥想不想知道举报他的学生是谁,强哥说他已经知道了。但是算了吧,不怪这个学生,他有他的想法,有他的价值观,只当他还不够成熟。

老师,或许真不得言论自由。

除了谨言慎行以外,大学老师也不是我们刻板印象里的“铁饭碗”。

我们学校的老师是“五年一返聘”的制度。如果五年期内没有得到不错的课题,返聘就会变得很困难。

一位英语老师告诉我们,为什么大学老师重科研轻教学?他发一篇文章,学校起码给5000块钱奖励,换算成教学时长的话,100个课时才有这么多钱。更何况还要花时间花心思备课,所以还是搞研究划得来。

关于大学老师,学生都深谙这么一个潜规则:想好好学习就去找讲师,想搞研究就去找教授。但是职称的评选是不会按照学生有多喜欢你来的,只会看你做了什么课题、发了什么文章、搞了什么研究、带了什么团队。

陈老师是马克思学院的一位美女老师,很喜欢小孩子,去年刚生了二胎。

“我也希望能出去多多交流学习,去开会做课题评职称。可我的孩子太小,交给别人一天我都会担心,更何况一次交流起码一个星期回不了家。”

今年是她五年聘期的第三年,她还没有拿到什么有分量的课题,甚至有些无力做研究。她苦笑着夹了一筷子青菜:“也许我会失业也说不定。”

讲师大都在公共办公室,副教授两人一间,正教授一人一间。可是每间办公室里都有他们各自的焦虑。

04

为了什么?理想和学区房

我们专业的老师,学历标配基本是Top4本科+名校博士+留学背景,偶尔聊天的时候他们会在公共办公室里组团抱怨大学老师工资太低。

“和我一起毕业的同学,现在在500强,收入是我的三倍还不止!”

我问老师,那您为什么还要来大学教书呢?

“说了你们可能会笑,我一直以来的理想就是搞科研,大学里最方便搞科研,因为不得不搞。还有一点,我孩子四岁了,我来这里教书,他就能轻轻松松上这里的附小附中,学区房有多贵你们懂得吧!”说完冲我们挑了挑眉。

一方面是理想,一方面是现实,成年人总能很好地权衡利弊。这个老师其实算得上是一个异类,因为大多数选择里,理想往往“人微言轻”。

采访陈老师的时候她跟我们讲:“我为什么来做大学老师呢?”

“本科的时候我学的是哲学,研究生博士又修了社会学。其实社会上没有那么多职位供我这个专业挑剔,公务员?老师?做一个大学老师对我一个女孩子来说其实是个很好的选择。很稳定,我也喜欢学校的氛围。”

“大学老师可能工资不算高,但是性价比很高。有些公司可能年薪很高,但是需要996,还要各种加班出差。大学老师就比较自由了,我没课没工作的时候可以直接回家陪宝宝。最重要的是,寒暑几个月的假期,我可以好好陪着孩子们到处走走看看。”

之前做过一次模拟田野调查,发现身边的大学老师有这么几个情况:一毕业就来当老师,大多数求个安稳;工作几年再来当老师,更方便开拓资源;当了老师然后辞职,趁年轻再拼一次。

有人说,大学老师和学生是对立面,其实学校和老师也是对立面。很多规章制度并不是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而是为了学校更方便地管理。学生骂娘的时候其实老师也想骂,但不敢呀!

于是无能为力的时刻越来越多,何况现在的学生不似从前求知若渴,“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水课更是捧着手机头都不抬。

刚来学校任教的时候,陈老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开明智慧与众不同的老师,结果上了半学期的课,她就打了退堂鼓。好像无论她在课堂上讲什么内容,抬头认真听的同学都乏善可陈,无论她精心设计什么有意思的课堂活动,只要不能加分,参与的同学寥寥无几。

后来她想算了,还是认真点名吧,心里的一丝热情逐渐熄了。

再后来有一天,她在路上碰到一位学生给她打招呼,说了一声“陈老师好久不见。”她很开心,很久没有学生如此主动打招呼了。她想这是自己哪一年教过的学生呢?当时给他的分数高不高呢?

以后大概也见不到这个学生了。

编辑:立秋

作者:程二,全职学生,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 END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