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衣服咯吱窝有洞,布料偷工减料?练舞用力过猛?心理学来揭秘
近日,《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期上线。
有细心网友发现,黄龄所在小组的训练服,与众不同。
有斜肩装、工字背心装、长袖套手装,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郑希怡咯吱窝部位的大洞,配合她自信陶醉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原来,别出心裁的黄龄,觉得之前的训练服平淡无奇,自己动手,给队员们裁剪出时髦的镂空装。
为什么镂空装会如此吸引人呢?
01 禁果效应:越禁,越难
这种现象,和“禁果效应”密不可分。
“禁果效应”是指:
越被禁止的东西,越会引发人们的兴趣和关注,让人千方百计想尝试。
镂空装,大受欢迎的原因在于:
有想象空间。
这也是“禁果效应”的精华所在:
激起了人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
02 “禁果”的悠久历史
“禁果效应”的出现,历史悠久。
今天的我们,能吃上酥脆美味的薯片薯条,就和“禁果效应”密不可分。
土豆,最早是古代印第安人的主食之一。
因为产量高、好种植,土豆,被当地人称为“丰收之神”。
可“丰收之神”传入欧洲后,地位一落千丈。
贵族,只把土豆花作为观赏植物,平民用它来喂猪,实在揭不开锅时,才勉强尝几口。
因为,《圣经》中,没有记载这种食物,再加上早期,人们不知道发芽的土豆有毒,出过几次命案,土豆被称为“鬼苹果”,农民不爱种,贵族不愿吃。
直到有位做过俘虏的人发现,原来,民间用来喂猪的土豆,如此美味。
回到法国后,他决定大力推广土豆种植。
他先在郊区,承包一块地,栽培土豆。
接着,他向国王请求,让一支身穿仪仗礼服、全副武装的士兵队伍,声势浩大地穿越城区,驻守田地。
但只在白天看守,到晚上,队伍就散了。
这立刻引起围观群众的好奇,有几个胆大者,决定一起“搞事情”。
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几个蒙面大汉,蹑手蹑脚,来到田边,偷偷把地里的植物挖走,种到自家菜园。
从“皇家田地”挖到宝贝的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奔走相告,互相分享品尝美味的感受。
从此,土豆在法国被广泛食用,也逐渐成为人类餐桌上,密不可分的伙伴。
正是巧妙运用了“禁果效应”,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土豆才得以顺利推广。
03 生活处处有“禁果”
现代生活中,我们也能处处看到“禁果”的身影。
同事一脸神秘,凑到你耳边:
“哎,我给你说个事情……”
刚起个头,她又连连摆手:
“算了、算了,没事、没事。”
被挑起兴趣的你,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到底什么事啊?”
网络媒体也深谙此道。
就拿《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期来说,原本说好,周五中午12:00上线,结果,官方临时通知:
“为了给大家更良好的体验,决定推迟到下午3:00前播出。”
此话一出,网络上嘘声一片,可吐槽过后,大家还不是乖乖守着电视,或者不停刷手机,生怕错过。
奢侈品、高价商品行业也是如此。
“哈根达斯”大家不陌生,因为价格高,它被称为冰激凌中的“劳斯莱斯”。
高价格,意味着“价格拒绝”,通过设立“价格门槛”,让人望而却步,但又在心里埋下钩子:
“有啥了不起,等我有钱了,一定要吃一回!”
04 如何才能“为我所用”
了解“禁果效应”,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如果想利用“禁果效应”,就要留有余地,激发好奇心,让对方主动出击。
比如,在两性交往中,可以欲说还休,拒绝几次,但一定要给人希望,让人觉得,再加把劲就能成功。
如果想避免“禁果效应”,就要给人尊重,避免引发叛逆心理,走向反面。
比如,某自助餐厅想避免浪费,贴出天真无邪的儿童照片,配合“省下一口粮食,也许能救活一条命”的提示,比单纯贴出“禁止浪费,罚款100”的效果,要好很多。
最后,我想测试下学习成果:
本文禁止点赞,大家看着办吧。
EDN
今日话题:
你遇到过善于运用“禁果效应”的人吗?
来留言区,聊聊你的故事吧。
用心理学品味人生,我是@果小松,陪你一起,温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