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思考的基石
思考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推动力,而记忆则是思考的基石。正是有了记忆的传承,知识才能不断的迭代更新,人们才能站在无数先知创造的文明上思考,并加于创造。
如何铺就思考的基石呢?需从记忆的两个基本点入手:“记”—获取知识、资讯,并对其加工存储;而“忆”则是对“记”的内容进行再创造和提取使用。两者有若螺旋状结构,互为推动和深化,不断思考、不断理解,记的内容丰富了忆的创造与思考,而忆的过程促进了记的能力与加工。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方能掌舵思考的大船。
善用记忆的能量。搭建知识的网络,修筑思考的高速公路,从浩瀚的知识宇宙中找到真知,创造价值。如下公式(1)为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很小的质量亏损就能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今天的核电站运用它产生了无数的电力,照亮了千家万户;而(2)为东赞博尼的创造方程式,精力加记忆力等于无穷的创造力。我坚信一个将继续指导着能量界发展,一个将指导社会界的不断创新。
记忆的两大误区:(1)记忆的必要性弱化。当今社会,通过网络、媒体等手段对信息、知识获取容易、便捷,很多人认为无须再花费时间、精力去记忆这些知识。这些想当然的认知乍看挺有道理,但仔细一想,确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首先,如果没有知识的记忆就难于形成思考,没有思考我们就无法在纷繁复杂的知识与资讯中,找到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就好比拍到心意的作品一样,只有先有知识的积累,然后才知道在什么角度、什么时候按下快门、才能捕捉到美妙的画面。其次,只有通过记忆才能构建起知识的网络,如果没有系统的知识,人们是很难有所创新和发现的,百科全书内容越来越丰富,可是它只能当工具一样为人们所使用。另外随着岁月的流逝,如果没有知识记忆的净流入,净增长,那么人的知识格局会越来越窄,很多人会发现,智商再慢慢下降。
(2)记忆能力的下降。随着年龄增长,人们认为记忆力下降,无法记住知识。其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再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借口,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人们便没有了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另外人的心理是偏向于停留在安全舒适的地方,只要没有约束力和强制力,人们自然是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做记忆知识这种单调乏味的事情。其二大脑长期不做记忆运动,将会导致大脑对知识的记忆产生抗拒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