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跑车接送孩子却被移出群,有人可笑至极。
遵从内心的言语
这是遵言第115篇文章
最近这张截图火了:
一个孩子家长用跑车接送孩子,然后被“有心”家长反应到老师那,老师又在群里直接点了这件事。
言语中的仇富和讽刺让这位家长出言回怼,却没想到被直接移除了群组!
显而易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给孩子最好的。但这样的想法落在有些父母眼中就变成了一件“坏事”。
想象以下这样的画面:
平时同样都穿校服的同学小花,放学后进了一辆看起来就很贵很霸气的车里。
另一个孩子转头看向自己骑着电动车的父母问“爸爸妈妈,为什么我们家没有这样的车呢?”
没休养的父母说“有什么了不起的,土大款一个,他咋不背栋楼在身上?走,回家!”
嘴上蛮不在乎,心里却问候了富有家庭全家。
有修养的父母说“孩子好好学习,以后你也可以开这样的车。今天上课学到了什么?给爸爸讲讲。”
告诉孩子好好学习他也可以有这样的车。轻描淡写的带过这个话题,关心孩子,让孩子不要纠结于这种事情上。
龌龊的人总喜欢披上什么都无所谓的外衣心底斗升醋劲十足的讽刺,而良善的人喜欢褪下无用的外衣用良好的心态去鼓励孩子。
总有大人说着小孩什么都不懂,所以容易被带坏。
但正因为小孩什么都不懂,所以他们才需要被教育、被引导往积极上进的一面发展,在他还幼小的心里种下良善的种子。
孩子教育最重要的永远是来自幼年时父母的养育和老师的传授。
可能大家都听过一句老话叫做“3岁看大,7岁看老。”
作何解呢?
3岁时孩子的言行举止,就能大致确定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模样。
7岁时孩子的言行举止,就几乎能看到他后半生的发展和成就。
这句话是源于我国古代的概数理论,但目前已被现代科学论证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幼儿及青少年成长发展研究。
说人话!!!
说人话就再简单不过了,无论在富有还是贫困家庭,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孩子的三观萌芽和人格塑造和父母教育、周遭环境息息相关。
人们常说的“子不教父之过”就是这个道理,孩子有问题大多是父母没教好。
说简单粗暴些,那些偷鸡摸狗杀人放火的犯人,小时候生活环境和父母教育大多都比较畸形。怎么个畸形呢?举几个例子。
爸爸,我想要小花那样的书包:
好爸爸:那你这一周好好把作业做完,爸爸就送给你怎么样?
坏爸爸:买不书包!买书包!成绩不好见啥都要!啪(一耳光)
妈妈,今天午餐小明给我吃了他带的红烧肉,真好吃。
好妈妈:那你有谢谢同学吗?今晚妈妈做糖醋排骨,明天你也要分享给同学吃噢。
坏妈妈:你嘴怎么那么好吃?!嫌我做的菜不好吃啊?不好吃你别吃啊!混账东西!
爸爸,今天小花的钱掉了,我捡到还给了她:
好爸爸:哈哈,儿子真棒!做了拾金不昧的好事。爸爸奖励你,周末带你去游乐园玩。好不好?
坏爸爸:你捡到的就是你的!给她干什么?她说这钱是她的,那她叫这钱一声,这钱能答应她吗?
相信从上面的例子就能明白,父母的思维和言行方式对孩子影响有多大。
孩子的模仿行为将伴随他度过整个年少时期,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就说明受到了怎样的教育。
在这个事件当中,我并没有看到网友们所说的“父母自卑”,只看到父母仇富的心态和嫉妒的姿态。
真正的自卑性格是不易外显的,所谓自卑就是自我无法肯定和自我卑微,在这种情况下自卑的人恨不得眼不见心不烦关掉群,甚至自己退群。
而这群家长不是这样,他们用调笑的姿态压住自己的嫉妒,说着为了孩子着想的话,实则姿势是在掩饰自己的仇富,堂而皇之的讽刺比自己强的人。
如果说这样的行为都可以被认可。那这位开跑车的父母是不是也可以要求,这群家长的孩子不准考高分,以免伤到我孩子自尊心?
这群家长是没钱讽刺有钱的,个矮嘲讽个高的,貌丑讥笑貌美的。
真他妈扯淡!
这件事中大家都对这群仇富和素质低的父母嗤之以鼻,但在我看来这位老师的做法也让人多少有点无语。
有人会说,这关老师什么事?这里面事情大了!
老师在家长群里一直都是上帝的角色,就算有节操的父母不会跪舔巴结,但免不了有一群狗腿的父母天天想着在群里刷存在感,不就是在老师面前混脸熟么?
既然上帝主动的在群里将矛头直指这位开跑车的家长,那这些仇富又嫉妒心爆棚的父母还不马上随声附和?
毫不客气的说这样的老师都难以为人师表,就算这件事让这位老师不得不提醒这位家长,那也可以私聊说啊。
搬上群里说,就算这位家长最初想换个普通的车照顾照顾这群人的情绪,但在这时候也被逼得决不妥协,这种当众让人下不了台的事情也是一位老师能做出来的?
这样的老师又如何能教育好这群尚懂事不多,有样学样的孩子?
如今不少人都不配为人父母,这并不夸张,说白了就是他们只管生不管教。
这群父母给孩子长期在孩子面前表现自己仇富、狭隘、自私的思想情绪,却不自知。反而去瞎操心旁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所谓负面影响。
说句难听话:就算养只狗都要教它不要随地拉屎拉尿吧,何况还是自己的亲生孩子!
树立孩子正确的三观永远是激励向前,而并非贬低比自己更努力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