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3
一位女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很苦恼:她觉得自己不屑于花言巧语,耿直真实,总是一腔热血对待他人,但却总是好心没好报、不断被人排斥。同宿舍6个女孩,其他5个一起吃饭逛街,从来不叫自己。她气愤地说:“太虚伪了,人人都喜欢阿谀奉承、假的很,容不下我这样的人!”
可是,如果我们再问她的舍友,为什么这么做?就会听到另外一种声音,“她多管闲事、总是出口伤人,每次都是她先伤害我们的感情”。原来,女生认为的“耿直真实热心肠”,在别人眼里却是“多管闲事出口伤人”,而她自己可能根本就没意识到。
所以,你看,很多时候,我们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差异很大呢。这种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或者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情况,有一个心理学工具,叫“周哈里窗”。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oseph Luft和Harry Ingham在1955年提出,周哈里是两个人名字前两个字母的组合。
如果说一个人的心灵和内在自我就像一扇窗户,可以分为上、下、左、右,四个部分,周哈里窗把这四个部分,分别命名为: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公开我;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盲目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隐藏我,以及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未知我。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四个部分的存在,每一部分大小不同,呈现出来的自我认知、行为举止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等也就各不相同。
今天,我们借由女大学生的故事,先从视窗左上角的公开我说起。
顾名思义,公开我属于公众领域,因为人的社会性,在与社会、他人互动的时候必须要展示出来一些信息,包括形象外貌、职业学历、爱好特长、工作能力等等,相当于每个人履历表上的那个我。“公开我”是人际交往中彼此相互了解和评价的基本依据。这个部分在安全和善意的范围内,内容越丰富、就越容易消除人与人之间,因为认知的差异带来的误解或猜疑。
10年前,一位著名的民营企业家请我为他的管理层做变革管理培训,因为他刚刚经历了一场人事地震——原来的高管团队受不了他的火爆脾气而集体离职,空降来的高管又和团队不融合,导致人心不稳、冲突不断。我做的第一步,就是请团队来扩大公开我的部分。
我请受训者们根据性格的自我评价,按照内向和外向分别站成两个圈。所有人很快都各自站好,却听到有人在喊,“你站错了吧,你怎么可能是内向?”被喊的人正是这位企业家。我问大家,他为什么不可能是内向呢?大家说,“他一开口就骂人呀!”企业家站在原地,迟疑了一阵,深深地吸了口气,说:“我骂你们,其实是因为我内向到不知道怎么跟别人好好说话。从小到大,我一跟别人说话就紧张。”
那一刻,全场顿时安静下来,原来躁动、紧张的气氛变得柔和放松了。我知道,那是因为,企业家勇敢、坦诚地公开自己的性格弱点,触动到了每个人的内心,让原本冰封僵硬和对立的上下级关系,有了流动空间。企业家的主动公开和自我暴露,带动了其他人,他们纷纷主动表达自己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待。
那一场培训,我感动至今。因为,不是每一个团队的最高领导都有勇气通过自我暴露来扩展公开我,领导越有勇气展示员工不知道的自我,团队则越能获得关系中的安全感,也更能真诚以待、发挥更好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