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被时代抛弃的3种人
这两天,抛弃这个词又一次火了,讲的是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亿的故事。那篇很火的文章定调为:你看你的同龄人都赚那么多亿了,你还在干什么。
文章的观点还算清晰,但题目着实不敢苟同: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抛弃这个词,应该是用错了。
记得上次在新闻上,看到抛弃这个字眼时,讲的是一条小狗,被主人抛弃。所以,你的同龄人是你主人,而你就是那条小狗吗?
事实上你的同龄人,和你并没有任何关系,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没办法做到抛弃你。
但是,如果你是下面的三种人,可能就会被时代抛弃了。
1 .关注无关紧要的细节
昨天朋友聚会,大多数是老朋友,也有些新朋友。
一位新朋友D谈到:最近觉得工作和生活的效率挺低,不知道如何应对!?
我一听,来劲了,就拿出手机,开始给他介绍一款帮助改进专注度和效率的app。
他似懂非懂,全神贯注地认真听着,其他人也开始慢慢被我的介绍吸引了过来。
D突然说:我打断一下…
我以为前面没有解释清楚,停下来,D指着我的手机说:我想问,你的这个iphone X多少钱?
我第一反应是,这人没救了。
我看到旁边的人偷偷笑了起来,也感到了D的滑稽,心想:难怪你感觉效率低,说正事的时候,你的注意力却在放在了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记得新年前我去南阳出差,从郑州下了高铁,还要坐3个半小时的车才能到达。
来接我的司机是位亲切的大哥,年前天气严寒,大哥接上我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多,却还没吃饭。
我建议路过高速休息区的一起下车吃一点。于是我请大哥吃了一碗拉面和饺子,大哥有点感动,跑出餐厅在旁边的小摊买了2个鸡腿,分了我一个。
我们边吃着热气腾腾的食物,在四野无人的餐馆,聊起了家庭,谈起了梦想。回到车上,我把这段小小的经历敲下来,发在了微博,还配上了几张图片。
大多数人的评论 说:很暖!有温度!或是: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
这个时候,有人留言说:这个鸡腿还是蛮大的!
这一下子把我逗乐,大姐,这是重点吗!?
我开始想,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或者说,这是不是根本就是一些人的常态呢?
很遗憾,是的,他们总在关注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有一次,我在一个500人群里,分享了一段视频,视频里的我正在绘声绘色,手舞足蹈地介绍着我正游览的古罗马圆形竞技场。
看完视频,有人说:没想到,古罗马有这么一段历史啊!
有人说:没想到,竞技场里曾经那么凶残!
还有人说:谢谢老师,带我们长姿势了!
这个时候,突然冒出一个人,回复到:老师,你胖了!
我觉得有点好笑,又有点无奈,怎么就抓不住重点呢?我胖不胖和这视频要表达的,有什么关系?再说了,我胖不胖,和你有什么关系?
我又陷入了沉思,是的,果真如此:优秀是一种习惯,不优秀也是。
如果一个人习惯了关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他的第一反应是这样就不奇怪了。
而他把他的生活,过成一堆琐碎,就更不奇怪了。
也许你问:无关紧要的事情要怎么定义呢?
一般的理解,就是与主题无关呗!如果把它延展到生活的其他侧面,就拿大家非常熟悉的20/80定律(又叫二八定律)来举例说明吧。
20/80定律说的是,无论在什么语境,什么情况下,当谈论到重要的部分时,这个部分大概占20%,剩下不重要的部分,大概占80%。
比如,精英人群占社会总人口的20%,大体难题占试卷的20%;又比如,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一个公司80%的利润,来自20%的客户。
若是把其推演到我们的生活中,正是那20%关键的事情,决定了我们80%的人生。或是,那些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只占了日常生活的20%。
所以,成为废人,被抛弃,第一个关键是:你要彻底抛弃精英群体把80%的时间用在20%重要事情上的高效模式;然后转换到,把80%的时间用在80%完全不重要的事情上。
比如,哪个明星结婚了,哪个又离婚了,哪个没有离婚但出轨了。再比如,我做这件事,别人会怎么想,别人会怎么看,别人会不会不喜欢我。
请记住这条真理:关注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2.沉迷于低级刺激
一个人会成为什么人,很大程度上,和他的注意力放在哪有非常大的关系。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你要知道,一个专业的人,永远都不会活得太差。
所以,成为废人的第二关键是:把专注力都放在低级刺激上。
什么是低级刺激?简单来讲,任何能让你马上感觉爽的刺激,都是低级刺激。举个极端的例子,毒品,一针下去,九霄云外。
当然生活并不会总是如此极端,但生活中却不乏形形式式,我们又无法抗拒的“毒品”。
比如说,电视节目,美食,游戏等。它们所带来的表面上的快乐,可谓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并不是说,人不能去享受美食,也不能看电视,打游戏,它们确实是不错的生活调剂,但这里谈的关键是:你沉迷了。
我有一任女朋友,她有个习惯,每天晚上回家吃完饭,都会马上躺床,看各种的综艺节目,直到12点睡觉。
有几次,我到她家吃完饭,看到她又躺床看电视了,看看才是7点多钟的光景;心疼她,也心疼大好的时光被浪费。
于是跟她提议说:你不是说要升职加薪吗?其实也可以每天晚上花点时间,学习一下,看一会儿书啊。
她不屑一顾:谁说学习就只有一种方式的。我这看电视也是在学习啊!
我顺势问:那你学到什么了呢?
她无言以对。
正如你所料,不久以后,她成为了前女友。
有时候,你可以问问自己:你一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学习,自己的提升吗?还是说学习成长只是一个搪塞和安抚自己的借口呢?
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找借口。
借口是一个你容易忽略的低级刺激,有了借口,你轻而易举地的抵挡掉了愧疚,抵挡掉了负罪感,甚至抵挡掉了那件真正应该去做的事情,然后获得一种自在的感觉。
比如说,你知道现在自己该看书,不该去玩,然后你告诉自己要“劳逸结合”一下,于是玩就成了非常合理且必须马上执行的事情。
废人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合理的,一切都有理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记得我教四级考试的时候,有位同学跑过来问我,说:老师,我已经很努力地准备四级了,考了5次,为什么还不过呢!?
我问他:你怎么准备呢?做过哪些努力?
他说:我每天晚上都会坚持看2集美剧!
我说:这当然过不了啦,为什么不做做题,背背单词呢?
他说:感觉看美剧会更高效!
你看,这里所谓的高效,其实就是让他更爽一点而已,于是他每天看2集美剧,然后安慰自己:噢!今天我已经学过英语了!
别天真了!来问一个问题吧:如果只能选一个,你希望是过程爽?还是结果爽呢?
如果只是过程爽,但这个过程却不能引致一个让你爽的结果,这样的爽,有任何意义吗?
这就是另一个被忽视的低级刺激:你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倾向去选那个能让你“无痛”的选项,或形式。
你会选择看小视频,而不会选择纪录片;你会选择聊八卦,而不会选择正而八经地辩论;你会选择看一本漫画书,而不会选择一本长篇巨著。
无痛很好,但坏处是,你会过于在乎那个快乐的形式,而忽略了事情的本质,从而影响到事情最终的结果。
举个例,趣味背单词,听完课,你只记得了趣味,却忘记了单词;游戏化阅读法,读完书,你记住了游戏的乐趣,却忘记了读书的目的,书中的内容。
从电视节目,到微博,到后来的朋友圈,再到最近的抖音,还有所谓的无痛式的学习。
想一想,每次你躺在床上,稍微一刷,一晚过去了。是的,你感觉很好笑,感觉很好玩,看的时候各种爽;但夜深人静,躺在床上时,是不是又倍感空虚呢?
没错,“吸毒”会爽,但是吃饭才会饱。而如果你对自己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记住下面一句话:“吃饭”会饱,但“做饭”才会充实。
你真的需要做点什么,完成点什么,做出点什么,拥有自己的作品,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成就,才不负青春,不枉此生。
那些能取得成绩的人,总能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
你可能会问:难道取得成绩的人,就没有接触任何低级刺激吗?
我敢说,一定有。但这正正是那些取得成绩的人,和普通人的最大区别:有成绩的人把低级刺激当起点,而普通人把低级刺激当终点。
比如有成绩的人会说:吃饱了,该干活了!
而普通人会说:终于下班了,去吃一顿好的!
简而言之,有成绩的人利用刺激去追求目标,普通人会把刺激当作目标来追求。
在有成绩的人的眼中,这些低级刺激没有那么重要,它们只是人为了生存,而去满足的基本需求。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我的基本需求很少,每天只吃一个馒头就能维持生存。
所以他画出了世界最好的漫画。
3.容易被情绪左右
很久以前看过一部电影,电影的具体名字和情节都忘了,唯独有一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这一幕讲的是在美国的一条公路上,有一个男人,正开着车,准备回家和家人团聚;在同一条公路上,另外一个男人,也开着车,准备到另外一个城市和他的女朋友共度周末。
这对于两人来说,本来都是美好的一天。可是天有不测之风云,一不小心,两个男人的车相撞了。
其中一个男人莫名火起,下车开始说另一个男人。他们开始吵架,然后开始打架。一个男人不打了,上车准备逃跑,另外一个还没气完,也上了自己的车,急起直追。
一个追,一个躲;一个躲,另外一个又追,又一个不小心,没有看到前方的路,他们的车都以极快的速度,冲到了河床里,两人当场死亡。
后来警察来了,勘查现场,看了看车,又看了看两个人,有了结论,淡淡地说了四个字:意外身亡。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被震撼到了,这真的是意外吗?不是!
这是可笑的悲剧!悲剧是因为两个人由碰撞,到打架,到追车,到失去生命;而可笑,是因为两个人都被情绪左右,都忘了当初自己是要干嘛去了。
冲动果然是魔鬼。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一不小心,遥控器就交到了别人的手上。
前几天,网易的一张海报又刷屏了,那是云音乐的一次品牌营销活动,形式大抵是:让你听几段声音,然后选择你对声音的感受,系统会分析出一个结论,告诉你是个什么人。
最后你会得到一张海报,你可以发在你的朋友圈,告诉大家,你是个什么人。
这个行为在我看来,挺傻的。为什么?
如果几段声音就能定义你是什么人,你的人生是不是意味着白过了?
而且活动里设置了3段声音,每段声音有3个选项,排列组合一下,不难得出,结论一共有27种,难道世界上,就只有27种人吗?
再说了,为什么你要在朋友圈,告诉你的朋友,你是什么人?难道他们不知道吗?是他们完全不了解你的特点?还是你平时根本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经历过这么一番思考,我在微博上,发表了我的观点,总结一下就是:二三十岁这个年龄,注意力这么容易流失,这么容易相信这种所谓的测试,基本没救了!
这时候,有同学回复:没必要认真,娱乐一下而已。
还记得我们说的低级刺激吗?虽然是娱乐一下,但很多事情的发生,不是毫无原因的。
很多时候,一件事情,就是你一天的写照;而一天,就是你一生的写照。
更好玩的事情来了,这个时候,有一位同学居然被激怒,开始发起了对我的不满和攻击。
我知道她被激怒,是因为:一,别人只回复一句两句,她回复了整整两段。二,她的语言逻辑混乱,缺乏理智,而且有严重的言行不一致。
比如她回复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你为什么要评价别人呢,这是不对的,你不喜欢可以直接删掉啊。
我心想:真好玩,你说得很对啊,我也有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的观点,你不喜欢可以直接删掉啊,为什么要留评论呢?
由此我断定了,我没错,这种人是没救了。
她能被激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知道我说的是对的,又不敢承认,她无法面对自己。
我决定做一个小实验:进一步地激怒她。于是我回复:别人有没有救我不知道,你是没有了。
不出所料,她彻底地进入了疯狂模式,沦为了情绪的奴隶。我观察了一下,她在半小时内,连续在微博回复了十几大段。
我突然想到:人这种高等动物与低等生物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就是情绪的掌控能力。
我亲眼看着她褪去了人皮,露出了本来的面貌。她就像初中生物课本上描述的草履虫一样,戳它一下,给一个反应;再戳它一下,再给一个反应。
这简直就是低等生物,没有控制,只有应激反应。
一个人如何失去理智,让情绪吞噬,做出匪夷所思的行为?如果究其原因,只能说:一个人的过去会不断赋予你和强化你的一些东西。
也许是原生家庭,也许是成长环境,也许是这个人受到过的伤害,让这个人看起来有很强的自尊心。
但背后,其实是极度的自卑,她总感觉别人随意说的一句话是针对她,她感觉全世界都与她为敌,她感觉自己是蝼蚁随时会被任何一只脚轻松踩死。
由此她长出了一颗完美的豆腐心,像豆腐一样,一碰就碎,一碎情绪就上来,情绪一上来就一发不可收拾。
没救的人总是这样:强调自尊心,总是一本正经地发着自己的小脾气。
但你要记住,其实没有人可以伤害你,除非你允许了。所有的伤害都是自找的,所有的情绪,烦恼也是。
而那些真正优秀的人,总是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甚至利用自己的情绪。
因为他们知道,人生如戏,我是主角,其他人都是配角,他们都是来帮助我,成就我的。如果你真把自己当主角来对待,又怎么会生一个配角的气呢?
著名的主持人,投资人张泉灵曾经说过: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事实上,可能你已经知道了,根本没有人能抛弃你,时代也不能。
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抛弃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