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项内涵15:使孩子具有抗冲突能力
( 摘自李跃儿《关键期关键帮助》第六章 给孩子建构哪些人格 )
我们不能把孩子培养得像草莓,好看不抗压。因为孩子太金贵了,从小到大,家长们除了让孩子承受学习之苦以外,几乎不让孩子们承受任何辛苦。
孩子从出生开始,家里人一概小心护理——按时上饭,按点上水;热了减装,冷了加衣;孩子跟小朋友发生了冲突,家长会赶紧把孩子领回家里不再跟那个欺负人的小朋友玩;孩子做事遇到问题时,马上有人来替代孩子解决;如果父亲严一点,母亲赶紧加倍疼爱;父母疼爱不够,老人就会更加把孩子护在掌心。
孩子稍微吃进去一点不干净的东西就拉肚子,在人群中待一待就被传染了病,情绪不平静一下就发烧,有点惊吓就夜惊,有点不愉快就将原因归于外界和他人,这个世界让孩子受不了的事变得很多,于是他们就表现出狂躁和情绪反常。
人怎样才能皮实呢?一是经历过了磨炼,二是没有心理伤痕。有很多人认为,孩子在恶劣的环境下长大就会有抗风雨的能力,其实人们发现,只有在有爱,又经历了自然风雨的情况下才能使人成长起努压的能力。如果没有爱只有恶劣的环境,那么这个人可能比溺爱的人还要不堪风雨,并且在没有风雨时也天天担心自己可能遇到风雨,动不动就惊恐不安,人变得极其胆怯和不堪一击。
孩子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会自然地面对挑战和冲突,使自己获得成长,变得皮实起来。儿童时代,孩子是无法选择成长环境的,也无法思考和总结。在自然生存的状态下,所遭遇的冲突都是孩子自己的环境,不是家长的环境,只有给孩子机会去经历并征服自己的环境,孩子才能成长起自然的抗压能力。这个过程对孩子和对成人都是不愉快的,基至是痛苦的。许多家长认识不到这种痛苦对于人的价值,自己也跟着痛苦,到处奋战,将孩子遇到的自然冲突加以消除或者带孩子离开。要不然就无限共情,使孩子一遇冲突和不快就自我煽情,如孩子对家长说:“我这么痛苦了,你还怎样怎样”;“你再也不可以对我怎样怎样”;“你不爱我,你不是好妈妈”;“如果我死了你会怎样您样......”
出现这些情况时,多数家长都惊恐万状,加倍地去呵护孩子,孩子也就变得敏感而多愁,动不动就哼哼唧唧,表示自己多么痛苦,多么不幸......
在孩子的成长中,除了人之间正常的情感互动外,家长要做的,更多的是为孩子将来成长为一个皮实抗挫折的人以对孩子最有帮助的方式付出;不仅要付出真爱,完全接纳孩子,不只接纳让自己高兴的事,还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独特需要。孩子不是等着被铸造的,而是等着被了解的。理解我们的孩子,尊重我们的孩子,我们才能为孩子找到最适合的方式去帮助他们发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