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60秒,能写又能讲

读李笑来专栏之“早是不是决定性因素?”(节选③)

2017-11-01  本文已影响2人  此生与你同行

在回顾历史的时候,一切都是确定的,所以对那些没有能力展望未来的人来说,幻觉“自然”产生:如果我那么做,我一定会有这样的结果!事实很残酷:实际上,即便他们曾经有机会那么做了,后面的结果很可能依然不会出现。

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没有任何事情是“理所当然”的,总是有哪怕一丝丝的不确定,都可能以几何级数的量级放大恐惧的效果——并且,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每个判断和决策所涉及到的金额。所涉及到的金额越大,越影响判断。一个可以用来类比的例子是,那些打斯诺克国际联赛的选手们,在家里练习的时候,随随便便就能打出满贯分数,可最终,到了 16 强阶段之后,很少有选手能打出满贯,为什么呢?因为所涉及到的奖金太高了,所涉及到的荣誉太大了,乃至于,形成了无形的巨大压力(too much at stake)…… 所以,“想想”真的挺容易的,可若是实际真的做到,就是难上加难的。

所以,作为投资者,任何时候都要明白,在这个领域里,一切“自以为是的自高自大”都只不过是“还没走到那个地步”而已,绝大多数到时候就明白自己究竟有多差多弱了——当然,这世界的真正残酷在于,它实际上根本不给那些人“到时候”的机会,也因为那样的人就不可能走到那个地步。

我写这个栏目,面对的是“初级投资者”,或者干脆是“未来可能的投资者”,所以,有时候会显得“过分模糊”,因为人在一些事儿上毕竟是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愣蛋子。接下来,我就给你们举一个“成熟之后依然愣头愣脑”的例子。

风险投资,是投资创业公司的“早期”阶段(上市之前的阶段);与之相对,股票市场常常被称为“二级市场”——那么,“一级市场”的投资收益是不是普遍更高呢?答案是,并非如此。

虽然,普遍认为,风险投资机构的从业者,是“相对更为精英”的群体,他们的职业本身就是“占据先机”。根据 Cambridge Associates 的统计结果,数据表明,在美国的风险投资行业之中,大约 3% 的风险投资机构(Venture Capitals)“夺取”了整个行业 95% 的回报,而且,处于头部的 3% 公司长期组成变化不大,就那么几家。接下来,如果你把表现最好的前 29 个基金去掉,那么剩下的 500 多个基金累计投资 1600 亿美元,最后只拿回 850 亿美元…… 也就是说,接近 95% 的风险投资机构十年的长期业绩其实是“亏掉一半多的钱”!

假设(仅仅是假设而已),如果,那些投资者直接在 2012 年把那 1600 亿美元换成了 Facebook 股票,而后一直持有从不交易,到了 2015 年,即,三年之后,这些投资的涨幅是多少呢?大约应该是 301.33%……倒不用问他们为什么不那么做,我们在这里只想问一个问题,“等到 Facebook 已经上市了之后再投资它,晚吗?” 答案明显是,“一点儿也不晚啊!”

这里还有个明显的差异:Facebook 早期,是普通人能遇到且能有机会投资的吗?显然不是,那是彼得·蒂尔(们)的机会,他们的基金,长期属于前 3% 里的前三名…… 那样的机会我们普通人竟然想要就是实际上的贪婪。 Facebook 上市后,普通人都可以买了,若是我们没买,那只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很多的时候,人们懂了一个道理之后,就妄想把它应用到任何地方,手里有个锤子看着啥都觉得那是个钉子…… 不要笑话别人,每个人可能都是这样的,不是在这个领域就是在那个领域,时不时就掉进同样的陷阱 —— 那个陷阱有化身无数的本领。

你看,有多少人听说并理解了“先发优势”这个概念之后,就认为什么事儿都得必须有“先发优势”才行,全然忘了其实“先发优势”只不过是“优势”的一种,并且,有些时候,“后发优势”可能更厉害。

2016 年年底的时候,我要求我的开发团队搞一个“收费讲座工具”出来,两周后,搞出来了,一个微信服务号,叫“一块听听”,上线一个月内,付费用户累计 29 万人,日活用户 3.2 万,累计交易额 303 万元人民币…… 看起来不错,可实际上,刚开始的时候,技术团队是集体反对我的 —— 因为“已经有太多类似的工具了!我们根本没有先发优势!” 我问他们,他们所知道的最早的同类产品是哪一个,等他们回答完之后,我告诉他们,还有个他们都不知道的更早的同类产品,一个 APP,在当时已经解散三个多月了…… 所以,先发可能是优势,也可能是劣势——可能恰恰因为太早了才乃至于没熬到明天。

所以你看,早不早根本不重要,关键在于对不对,事实上,更关键的点在于,是否是长期对。于是,以后你就不用有幻觉了,“好像若是你早点知道你会不一样似的”…… 首先要接受现实,“刚刚才知道”就是冷冰冰的现实,而后是个好消息,其实后发也可能有优势,看情况而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