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人的奋斗史-我的京漂往事(三)
(三)
与弟弟会面后,我们沿着广场东侧的过街天桥来到路北,这里有一个肯德基。
简单吃了一口,我们登上了639路公交车。这趟车到今天依然运营,而且从没有改变过行车路线。
公交车沿着朝阳路迎着初升的红日一路向东,眼前景物不断变换,尤其看到了人民日报社,还有第二外国语学院,真是看啥都新鲜,越看越入迷。
看着路两边一幢幢高大气派的现代化建筑里不断进出的人群,幻想着自己也将成为这其中的一员,不觉心潮起伏,宏伟蓝图再次覆盖了整个大脑。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在一个叫管庄的地方下了车。当时弟弟就在这里的一家酒楼工作,已经做到了高管。住的地方就在附近,是一个老小区。
走了一段狭长拥堵的窄路,眼前是一个看样子很久没漆过的斑驳的铁门。进了门就是小区了,主路两侧是两排一搂粗的参天杨树,树荫密实,走在下面极其舒爽。树粗楼旧,年代感油然而生。
“这里杨柳参天、林荫茂密,环境氛围与整个古都文化还是很配的。”
“是的。单位给提供的宿舍,住着挺舒服的。”
我们说着话,沿着楼梯走到二楼靠里的一个门。
“到了。”弟弟打开门。一厅一卧一间厨房,每个房间都很亮堂,弟弟指着床上的被褥说:“这都是我今早新换的。”
稍事调整,弟弟带我来到他工作的酒楼。一处雅间,菜已经摆在桌上了,我真的饿了,一边吃一边听弟弟讲这讲那。
酒过三巡,弟弟问:“大哥,下一步怎么打算?”
“北京很大,我想先出去转一转再确定工作的事。”我答道。
“也好,应该。”弟弟略有所思。
闷头吃了几口饭,弟弟再次开口:“大哥,弟弟送你一句话,北京是属于全国人民的,但绝对不属于你我个人,来玩玩就走没关系,要想长期留下,先别提梦想,解决吃饭问题才是第一要务!”
话题一下子沉重起来,这些道理我都懂。接下来,我俩谁都没再多说话。吃完饭,弟弟要开始忙工作了,让我回来休息。可我哪有心情休息,便沿着街边向前走,想买份报纸看一看最新资讯。
巧的是,这里居然有一家新华书店,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好去处。当年在黑龙江老家的时候,看一本书太难了,不要说谁家有一本像样的书,就是找一个可以聊上几句读书心得的人都难上加难。当我得知几十公里外的县城有新华书店,便想方设法挤时间跑到县城去免费翻书(买不起,只能这样了)。
初到大连的时候,由于同样地处农村,而且工作忙,也是没时间读书。但有一样好处,大连经济发展好,社会文化氛围也非常的好,有机会读到一些报纸,后来开始自己订阅报纸杂志,读到酣处,真是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啊。后来发现火车站内有很多书摊,便利用回乡之时,天亮就赶到火车站,买最晚班的车票,空出时间来速读各种书刊。我的速读能力就是那时练出来的。
如今,书店近在咫尺,此时不读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