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暗夜中为做光明
自从开始学习《哲学的故事》,每天要在朋友圈里晒笔记和心得后,截图打卡。然后又陆续开始了友邻新闻,早读,晨读,冥想,日结,都需要发了朋友圈或微博之后,截图+语音打卡。我并没有炫耀,作秀的意思,因为在我看来,按照要求或者规则办事是最起码的生活状态。我更不需要依靠朋友点赞来支撑,当然我愿意把朋友的点赞看作是对我的认可。可是没有点赞并不是不能承受的。
有朋友欲言又止,但再三问我,“你学这些有什么用了?”“你干嘛要瞎折腾呢?” 一开始面对这样的疑问,我会有点不自信,不是说我在听到质疑的时候就放弃了,如果我真的那样做了,我会自我唾弃。往往面对这样的疑问,我会说因为我加入的是付费课程,如果不按要求发圈截图打卡,被踢出群后就没有资料,实在是划不来。更多的时候我也没有回答,只是会想,为什么要有用才学呢?因为喜欢或者感兴趣想学不行吗?学这些有什么用,那看韩剧,日剧又有什么用呢?如果看韩剧,日结是打发时间,那我学习哲学打发时间为什么就不行呢?而且我通过每天听课记笔记总结心得,提高了英语阅读,训练了思维,更重要的是看待问题的角度有所变化,让哲学在我身上发生了。有没有用我自己说了算。
然后陆续有朋友告知不堪我打卡刷屏骚扰,直接拉黑我或者屏蔽我。
再然后陆续有朋友或同事询问我早读,轻课,友邻新闻,哲学的故事,冥想,熊猫书院等等相关的打卡规则。
现在和我一起坚持早读,轻课,友邻,熊猫书院,日结等打卡的朋友或同事超过10位,每天朋友圈里相互点赞之余,会比较各自的翻译或者语音,以及笔记心得,取长补短,不断学习新技能,资源共享。
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燃自己。我不确定那些质疑我学习的动机,对我冷嘲热讽的朋友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在我看来应该是有点酸葡萄。可能她们自己不想做或者做不到,却不愿意看到我每天发圈。可能她们自己不愿意面对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劲头,而自己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所以什么刷屏啊骚扰啊都是借口,我传播的是正能量,不是什么八卦新闻。即便是不加入打卡学习,看看共同好友相似的推送,也是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信息。
我坚信自己的学习会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我践行自己的学习信念,learning is earing.兴趣爱好可以在得到精进的情况下成为个人优势。兴趣爱好如果成为特长就能安身立命。而且哲学,冥想,友邻新闻等这些看似不搭界的学习会帮助我实现能力嫁接。
什么是能力嫁接呢?当我们习惯了把不同的知识体系区分开来,认为“隔行如隔山”,往往没有意识到其实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比我们想象中要强得多。我在熊猫书院《精进》这本书中看到了这个故事,美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罗伯特•朗(Robert Lang)是斯坦福毕业的物理博士,曾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任职。谁能想到这位典型的理科精英会辞职去折纸?折纸是罗伯特从小到大的爱好,在创作中,他将数学原理与美学结合,发明了独特的折纸手法,成为了折纸艺术界的大师级人物,他的一件作品可以卖出数万美元。这就是能力的嫁接,从数学到艺术,这难道不是令人惊叹的关联吗?
所以我的新闻学习从哲学思考角度不在走绝对路线。所以我的生活态度从冥想训练中能够坚韧不放弃。所以我的逻辑总结能够从心得体会的写作积累逐渐有条理。其实我们都可以积极寻找自己不同能力的连结点,当然要想成功“跨界”,还是需要时间积累。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正是在我们每日打卡学习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吗?我加入007er,每7天写一篇,记录自己的心得也好,总结自己的收获也好,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于暗夜中为做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