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有关不良行为,应该进行重新定义。所谓不良行为是我们成人定义的孩子不好的行为,而非孩子本身坏透了。当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
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也许只是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正常行为,或者不善于表达所出现的行为。
孩子似乎不善于表达自己,是的。孩子会任凭自己的理解去理解,但往往也会极其带有个人的色彩,而无法客观判断。我们能感受到孩子的想法很情绪化,很任性,不够理智。想想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孩子确实阅历不深,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等等。
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或者学生的回应来判断孩子可能的错误目的。但也有一种通用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聊天的排除法。
首先,要问孩子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种行为。你应该具体说出孩子的行为,比如,"玛丽,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在教室里四处走动吗?你本来应该坐在座位上的。"孩子们通常会说:"我不知道。"从有意识的角度来说,他们的确不知道。目的揭示法会帮助他们理解发生了什么事。即使他们给出了某种原因,那也不是真正的原因。如果他们给出一个理由,你就说:"我有一些其他想法。你可不可以让我来猜猜看?你可以告诉我猜得对不对。如果孩子说自己不知道原因,就像上面那样问她可否让你来猜。
如果你的态度客观而友善,孩子就会被激起兴趣来让你猜。然后,你就可以用德雷克斯所说的"会不会是……"的句式来问问题,要等着孩子对每一个问题作出回答。
孩子不能说是简单的一张白纸,但确实他们的思维很简单,也容易改变。有时候我们和孩子的矛盾并非他们真的糟糕,可能是我们和孩子的"语言不通"。我是说,尽管我们和孩子说的是同一种语言,但孩子所理解的和我们理解的不同。我们总用成人的思维去要求孩子,命令孩子,职责孩子,是不是有点不符合孩子的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