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的反思

2018-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大钧的健脑房

时间总是在过后才显得飞快,道理总是在经历过后才想得更明白。

回首近半年的“学习”,不尽人意。感觉自己一次又一次掉进不曾预料的“坑”。比如,自己明明知道行动的重要,却总是在想法上停留。给自己定了很多的小目标,微习惯,比如每天写文字,不刷朋友圈,保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结果都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有两点:

1.在找方向上花了大量时间

不得不承认,今天的现状都是过去的积累,都是过去各种选择的叠加。如果今天过的不尽人意,那真的怨不得别人,都是自己选的。今天,所有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选择,都是在弥补因为过去的无知造成的后果。

所以,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反思、去了解自己、规划自己的未来,进而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我必须通过有效的思考,在这境遇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赛道,上马,扬鞭。

短期来看,这是在内耗,因为真的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思考和体验,以至于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的状态。但长期来看,这也许只是人生当中的一个里程碑,我因此而总结出的经验才最珍贵。顺便说一句,其实我们最需要的,也许正是“经验”二字。

2.对知识的敬畏感,让我时常忽略掉更重要的东西——能力。

在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其实就是“知识”,免费的付费的各种知识掺杂着信息碎片,涌向我们,获取知识的成本趋近于零。但是能从海量的信息当中迅速找到最有用的信息并随时调取,就是一种“知识管理能力”;而怎样把这些知识快速学到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当中,就是一种“学习能力”;能把学到的知识教给别人就是“表达能力”……

记得年初的时候,仔细地列了书单,但是到现在却没看完几本。除了自己欠缺执行力以外,更欠缺的其实是一种“目的性”,也就是有针对性的去“获取知识”,“习得技能”,“提高能力”,进而决定自己应该跟谁学,怎么学以及学到什么程度。

我们常说“学习知识”,却没有人说“学习能力”,因为技能和能力不是学来的,是锻炼出来的。从书上看再多的知识,如果表达不出来,用不出来,更不会对别人有什么影响,那自己也只是知识的容器而已。知识只有和能力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就好像盖楼有了钢筋水泥,还要有图纸和施工团队,楼才能盖起来。

不管学什么怎么学,都只是手段,而目的是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