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简友广场热爱学习,且三心二意

每日一词|俄狄浦斯情结

2022-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耳卯

关键词:俄狄浦斯、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恋母情结

在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王子(Oedipus)是忒拜(Thebe)的国王拉伊俄斯 (Laius)和王后约卡斯塔(Jocasta)的儿子。国王拉伊俄斯从神谕中得知他的儿子长大后将会杀父娶母,于是命令仆人将婴儿抛到荒郊野外,仆人不忍心,就将孩子送给了科林斯的一个牧羊人。科林斯国王因为没有儿子,于是就收养了他。成年后,俄狄浦斯得知自己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时,误认为科林斯国王王后是自己亲生父母,于是他远远地逃离了科林斯前往忒拜,而这恰恰使他真正走上了杀父娶母的道路。他在逃离的过程中杀死了一伙凌辱自己的路人,其中就包括他微服私访的亲生父亲。之后他以其非凡的聪明才智除掉了危害忒拜民众的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被忒拜人民拥戴为王,并且娶了前国王的王后——他的生母为妻。就这样,俄狄浦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杀父娶母的罪人。

俄狄浦斯情结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借用此神话故事情节而自撰的术语概念,又称恋母情结。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情节反映了男孩爱母憎父的本能愿望,而女孩则有恋父情结,即憎母爱父的本能愿望。这种恋母或恋父情结,被弗洛伊德视之为宗教和道德的起因,由此则道德的起源自然是人类先天的无意识的生物本能一性/欲。恋母情结原义指男孩亲母反父的复合情绪。后统指幼儿对异性父母的依恋、亲近,而对同性父母的嫉妒和仇恨等复合情绪。

——以上资料参考自百度百科,知乎


相关书籍:

《俄狄浦斯情结:精神分析最关键的概念(万千心理)》—— J.-D. Nasio

《回归故里》(第二章)—— 迪迪埃·埃里蓬 

《弗洛伊德心理学》 (第十三章)—— 弗洛伊德

相关小说:

《伏羲伏羲》—— 刘恒 (电影《菊豆》原著)


这种简单科普应该放什么内容比较好呢,感觉我现在这样和复制百科没太大区别,简友们可以给我一些建议吗,非常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