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点亮自性之光(一) | 心的宁静、思想与掌控、权威与良善

2022-03-24  本文已影响0人  惟生

兜兜转转,最终还是打算再读并重新梳理此书。初读于21年年初,简单写了篇随想。因生活中的困惑,21年中时复读,却发现初读再深刻也逃不过遗忘。

再次阅读,仍深感此书带来的个中旨趣,也再次感觉心灵被抚平。

《点亮自性之光》

克里希那穆提 著

译者序、第一部分第一小节 不要以人类的思维方式思考

问:就作者,何谓“点亮自性之灯”?“思想结构”和“自性之光”是什么关系?

答:点亮自性之光意味着不去追随他人的见解,不论它有多么恰当、合乎逻辑、富有历史性或是具有说服力。

理想或准则是我们设想出来的一些无聊的思维活动,无法与自性之光并存——它们会彼此否定。从思想的结构中解放出来,便是点亮的自性之光。真正的解脱是从依赖、执着、渴求经验中解放出来。

只有观察才是真正的解脱行动。你必须去观察,但不是透过别人的眼睛。这份光明,这则律法,既不属于你,也不属于别人。真正存在的只有光明本身,而它就是爱。

第一部分第二小节 心的寂静

问:就作者,“思想”和“掌控”是什么关系?如何达到心的宁静?

答:“思想”和“掌控”是类似的。作者用掌控的概念来陈述思想,即人们如何“掌控思想"、“让心完全寂静”。但作者话锋一转,论述道,掌控者即是被掌控的对象,经验者就是被经验的对象,思想者正是思想本身。

而掌控者与被掌控对象的界分所带来的冲突,就会造成能量耗损。

思想也正是如此——控制念头或驾驭念头都是不对的。驾驭念头的人,也不过是一堆念头的组合罢了。

正是由此,作者给出的建议是,不要通过比较、掌控、压抑而消耗能量了。

一颗安静的心拥有无穷大的能量,但我们的心总在喋喋不休,思想永远在回顾、记忆、积累知识、不断改变。

思想就是时间,时间便是活动——一种度量的活动。在生活中完全抛弃较量与度量,抛弃评判不同的知识体系,在心理上也不与人攀比。

而“不较量的心”,就是安静下来的心。这种心境,并不意味着在混日子。心真正安静下来,你就会拥有能量了。

第一部分第三小节 活在善意里

问:为什么作者说“一旦接受了某个权威的引领,良善就不可能存在了”?

1. 良善意味着美,意味着神圣。心中有善意,则无论做什么都是恰当的。良善并不是邪恶的反面,与丑陋、邪恶、不美好的事物无关。良善的本质是一颗没有冲突的心,也意味着强烈的责任感。

2. 一旦接受了某个权威的引领,只臣服于一种信仰、观念,对事物有个某个确切的答案,也即“二元对立”的出现,是冲突和对立之因。而良善是全观,是没有预设的,是独立存在的,是需要以全身心去倾听与接纳的。

3. 追随权威,就是接受权威的引领,更是放弃了自己去探索、倾听的前提。

4. 追随权威,应当说内心还是存在成就欲的,有所求,且成就欲会带来恐惧,而恐惧和良善是不能共存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