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明心集》《純陽》

2023-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宗奇
《强》----作者:李宗奇 癸卯年 正月初九 ←於自家作 

“専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出自於《老子》

↑這又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出自於《金剛般若波罗蜜經》←↑又上一個台階了。

↑道理是這様的。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下》附录二《论儒不必与殷民族有关》一文中,↓也提到了:

我也以为儒字有柔弱之义。”(←出自同上

↑這個“儒”是不是“柔”,←我認為,←↑如果罢之義等同于‘柔’←之義的話,

↑如果這麼説的話,←↑我認為和“真正”是很相近的。

↑因為↑這個‘柔’字很巧妙,←↑我想這個结构和意義不是巧合

上‘矛’下‘木’為柔。

↑這不分简繁体

上‘矛’下‘木’為柔;←木在五行中主仁;←←代表极端、尖锐(极)的意思。

↑换句話説:“仁之极”為“柔”。

↑這是由下往上解释,←因為《周易》的《象》是由下往上解释……

↑譬如説:初九、“六二”……←↑→↓等、等等。

但,↑也可以説:“极仁”為“柔”。

↑↓這是由上往下解释,←↑因為《周易》的《彖》←偶尔是這様←既:自上而下

↑當然,↑↓《彖》←→也有可能是由下往上;而《象》也可能是由上往下(非爻辞)……

↑而有時《象》和《彖》的解释方向是一致的……

↑总之,漢字中上下结构的字,(我個人)理解起來,←总是會朝着《周易》的《象》和《彖》←→去着想。

↑道理是這様的。

↑我認為“柔”←就是:“仁之极”意思。

木(五行中)主仁;矛乃极。

↑仁之极為:柔。

這是我自己的理解。

↑道理是這様的。

↑而,“柔”还能和“和”組詞,←→既:和。

↑而“和”←又是《論語》當中开篇所强调的;

↑既:有子曰:礼之用,和為贵。’”(←出自于論語·学而1.12》)

《中庸》开篇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謂之中;发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焉。”(←出自於礼記·中庸》)

←是《論語》當中,有子所强调的。

柔和、中和、中庸,←實際上,←其背后所代表的概念、←或者説:←其背后所代表的道理约同。

↑大致是一様的。

漢字是↑這様。

↑按照《中庸》的説法,←↑既:喜怒哀乐之未发,謂之中”(←出自於礼記·中庸》)

↑愤怒,←為什麼不发;

孟子曰:“强恕而行,求莫近焉。”(←出自於孟子·尽心上》)

↑我不发,←↑是因為我在:“强恕”(←出自,同上)。

孟子説:↑這是‘近仁’的。

↑→也既是説:“中”’。

↑而,照我的説法:仁之极為柔←之説,

↑‘中’几乎等同于‘柔’。

(柔)就是:不要看什么都不顺眼;←→柔~

柔和≈(←既:约等于)中和。

中庸≈←既:约等于柔庸。

(柔庸)←就是:差不多就得了。

↑就是↑這個意思。

不要看什么顺眼,喜怒哀乐统统都要发出去……

↑那様就太刚了。

剛、柔,“你不對”、“你錯了”、“你這様不好”……等等、等等,

↑這様‘发出去’,相對容易。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师。”(←出自於孟子·离娄上》)

“你不對”、“他不對”,“他這様,他那样……”

↑“喜怒哀乐”↑发出去,←這就不叫:↑

《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謂之中。”(←出自於礼記·中庸》)

↑不发、强恕(←‘强恕’←出自於孟子·尽心上》),這就叫:“中”、←這就叫:“仁”

(不发、强恕)這就叫:柔。

故柔胜剛”(←出自于老子》)

“剛”,←是什麼呢?

“纠正”别人,“教育”他人,怒吼、呐喊、对抗……

↑這都是‘刚’的体现。

“専氣致柔”(←出自於老子》)就是:一方面你要‘専氣’,←既:“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出自於金剛般若波罗蜜經》)。

↑透彻理解↑這句話的‘義’,←↑你就瞬间理解什麼是:“専氣”(←出自於老子》)

↑“専氣”(←這個概念)是和《孟子》(←既:不得于心,勿求于氣”(←出自於孟子·公孙丑上》)、以及金剛般若波罗蜜經有關。

金剛般若波罗蜜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實際上説的,←↑就是:専氣(←出自於老子》)

↑道理是一様的。

“致柔”(←出自於老子》)‘柔’呢,

↑和論語》(←既: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出自於論語·雍也6.29》)、和《中庸》有關。

↑所以“専氣致柔”←這個境界是“糅合”了論語中庸、以及孟子金剛般若波罗蜜經當中的部分内容之后的:

境界。

就像《老子》説的:守柔曰强心使氣曰强”(←出自《老子》一様,

你若没系统的研习過論語中庸、以及孟子金剛般若波罗蜜經等,←↑你可能真很難理解老子説的意思……

《老子》更像是一個“总結”。

↑你《論語》、《礼記·大學》、《礼記·中庸》、《孟子》,←↑以及《金剛般若波罗蜜經》、《六祖坛經》研究的“七七八八”了;

↑然後你再看《老子》,←你就:哦,……

↑原来是這様。

↑嗯,是↑這様的。

這是↑《論語》等書研究的七七八八了之後,←→再看《老子》人的反映。

1.

↑你若没系统的研习過↑上述論語等書,直接看老子,←那我就不知道了。

↑道理是這様的。

2.

故,“専氣致柔”“守柔曰“心使氣曰强”(←出自於老子》)

↑总之,“専氣致柔”(出自同上)就是:‘强’呗。

道理是這様的。

----作者:李宗奇 癸卯年 正月初九 ←於自家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