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踏莎行1
重温经典,灯下夜读欧阳修深婉词风的代表作《踏莎行•候馆梅残》。这首词抒写早春离情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游子行客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思妇在家室的离愁,两地相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主题即表现离愁: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我肝肠寸断,泪流满面,别上楼去倚着那高高的阑干痴望,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
夜读:踏莎行1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片写行者在梅残柳细、草薰风暖的春天,在别馆与恋人离别。他起初不经意,信马由缰,悠哉游哉;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无穷,仿如迢迢不断的春流水,自然真实地刻划居人望归的愁情。居人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人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以想见。
这首词描绘触春景引发离愁,景愈明丽而愁愈深,语浅淡而情有致。上片“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两句,为全词之眼,以不断之春水状无穷之离愁,化抽象为具象,比喻贴切,自然真实地刻划了行者离情别绪萌生渐深的过程。
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全词以优美的想象、贴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含蓄蕴藉地表现“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情思,营造出情深意远的境界。
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以上三句的每一个静态或动态的景象,都具有多重含义和功能。寥寥数语,便写出了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
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接着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 ”而说“ 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
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
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在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而思念的行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如此写来,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
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层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这种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一种强烈的审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