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骏豪+火龙果队+第16次作业
第七期主题拆书训练营
第16次作业:《正面管教》
自选拆书片段:运用3R原则解决教育过程中大人所犯的错误

I:重述片段
父母教育孩子是本能,也是职责。
然而,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也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尤其是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新手上路,磕碰总是难免。当我们因为经验不足、方法不对、态度不好等因素在教育孩子时自己先犯了错误的时候,该如何应对呢?一般来说,中国的年轻父母们常见的做法是:假装糊涂,假装没有犯错,仿佛错误会自己消失;端起架子,就算老子犯了错,也轮不到儿子来评说;转移话题,啊呀好像我犯了个错误,那好我们来讨论下一个话题......
但是,我们往往会发现上述做法总会让子女教育陷入困境——孩子们不会糊涂、不会忘记、不会轻易转移话题,他们会有模有样的学习大人的做法,确切的说是学习大人对待错误的方式,再把它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我们对待错误的方式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犯错——不解决——孩子有样学样——犯错”这是一个死循环。
打破这样的死循环,需要做家长的我们首先做出改变,积极应对教育中出现的错误,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孩子们的。纠正错误的3R法则就是此刻你最需要的。其关键步骤 如下:
1.承认错误 Recognize。承认错误首先要向自己承认错误,由内而外的认错是纠正错误的开始。要改变对犯错误的负面观念,用“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代替“错误是不可饶恕”的认知,具体方法为,可以用“自言自语”的方式进行自我对话,例如:
“我想知道我能从错误中学到些什么”、“我犯了个错误,我并不完美,但这不妨碍我改正错误”......很多时候,这种自我对话能对稳定情绪、改变认知起到超出想象的作用。
2.道歉并和好 Reconcile。蹲下身体到孩子的高度,看着孩子的眼睛,诚恳的说出有魔力的三个字:“对不起”,努力争取孩子的原谅和理解。
3.关注解决问题 Resolve。3R原则中的前两个R——承认与和好,为第三个R营造出了一种积极的氛围。此时,将关注集中到解决具体的问题上,将会使得刚才犯下的错误得到很好的纠正。具体方法为:向孩子使用启发式的提问,征求孩子对解决错误的建议,和孩子一起面对错误和问题。
适用范围:使用3R原则解决教育过程中大人犯下的错误时,必须在情绪冷静的状态下进行,因为三个步骤都是以大人的行为作为引导,如果当时的情境让家长觉得怒不可遏,情绪激动,那么不适合立刻采用3R原则,因为情绪激烈状态下的我们是不太可能承认错误并且诚恳的向孩子道歉的,即使确实是我们做错了。此刻应当做的事情是首先处理自身的情绪,过后再来处理问题。
A:反思与规划
A1:回忆一下在你身边有没有发生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错了的事件?
有一个案例,是从朋友那里听来的。朋友家里买了一筐苹果,吃了两天只剩下最后两只了,这天小女儿想吃苹果,便让妈妈削苹果吃。妈妈削完了两只苹果,忽然想跟女儿开个玩笑,就说“宝贝,妈妈也想吃苹果,你有两个吃不完,给妈妈一个吃呗。”
结果,女儿听完一句话也不说,忽然一只手拿起一只苹果,在两边各咬了一口。
朋友看到这个场景一下子变得很生气,忍不住大声呵斥起来“你怎么能这样呢?苹果是妈妈买给你的,我想吃一个都不行吗?你还都咬了一口,生怕别人抢了去,真是太自私、太不孝顺了!!”小女儿被妈妈训斥了一顿,眼泪打着转,却见她慢慢伸出一支苹果,怯生生的对妈妈说“妈妈,我尝过了,这个甜一些,这个给你!”然后,终于忍不住“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朋友当时立刻愣住了。后来听她说,她感到既自责,又内疚,但当时又觉得自己是家长,应当树立权威,不知道怎么向孩子表达自己的错误,“对不起”三个字最后也没能说出口,结果孩子跟她冷战了三天才和好。
反思起来,朋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因为自己的主观揣测误解了孩子一颗纯真的童心,成人世界的险恶常常会污染孩子们的单纯善良。她放不下自己的家长权威,端着架子下不来,明明心里已经认识到了是自己的不对,却羞于向孩子承认,这既让自己在事后感到惭愧,也会对孩子造成情感上的伤害。
A2:设想一下未来如何运用3R原则处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
身为人父,我常常会受到传统教育理念中“严父慈母”观念的影响,觉得父亲的形象应该是高大而威严的,在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也会遇到自己做得不对而碍于观念和面子,不愿承认、不愿改正的情形。随着孩子的成长,我相信这样的摩擦也会一直存在,我也会时时犯些错误,因此正确的面对错误和及时的应对错误很重要。设想一下,未来如果出现类似的情形,我将运用3R原则加以解决。
近来孩子吃饭不专心的时候有点多,面对这样的场景我常常会忍不住发火。但有时候我也知道这并不完全是孩子的问题,而且我也有习惯性说教的毛病,很招人烦。下一次,如果遇到孩子不认真吃饭而我又忍不住发火(而且我会拍桌子,并大声呵斥,确实有点吓人,其实我完全可以情绪平和的指出来的),我会首先承认错误“小迪,刚才爸爸对你吃饭不专心的事情发火了,我觉得这不太好,爸爸有点着急了,还拍了桌子”,然后诚恳的道歉“爸爸的方法和态度不太好,我很诚恳的向你道歉”,最后把关注的焦点引向解决问题“看到你吃饭不认真,爸爸有点担心,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自己认认真真的吃完饭吗?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吧!”通过表达我的情绪和感受,邀请孩子和我一起解决问题,努力在尊重和平等的氛围中把孩子成长中的琐事解决好,而不是仅仅依靠家长权威和各种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