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论语〉十二章》

2019-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草本儿

没那么远

——我上《〈论语〉十二章》

要上《〈论语〉十二章》了,莫名地有些兴奋,因为大爱古文。韩军老师说:“没有文言,我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一直喜欢文言文,可对于文言教学一直是有些懵懂的。翻阅王荣生《文言文教学叫什么》,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但也算有所收获。

《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有这样的论述:“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学习文言文,前提是学习文言。”“‘文章’是指其功能,也就是所言志,所载道。”“'文学'是其表现形式,谋篇布局的章法,炼字炼句的艺术。"“‘文化’指的是文言文多层面的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思维方式,文言文所记载的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民俗风情等具体文化内容,文言文所传达的中国古代仁人贤士的情意与思想。”

结合《〈论语〉十二章》来看,这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较有难度的古文,所以我要把这经典上得通俗易懂,上得兴趣盎然,才算看对得起我对文言的喜爱,也才算对得起老祖宗留下的经典。

01

古文,读是第一要务。只有读通读顺,才可开展后续的教学。因此,我用了一个早读的时间,教读,读音句读;范读,引领示范。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1.了解孔子其人其事其书。孩子们交流自己对于孔子的了解,他们提及的地方我做适时的补充。2.学习第一章。读,译,译不准确的地方我帮助,明确几个实词的意思。“学而时习之”中的“习”做了拓展,从古代学习的内容“礼乐射御数”看,“习”也可做练习讲。对于古代学习的内容,学生们听了,心向往之。

最后,学习了“不亦……乎”的句式,仿写一组句子。由于最近开始了朗读活动,所以我即兴示例:“朗读美文,不亦悦乎?朗读增加自信,不亦乐乎?自信助成功,不亦美乎?”学生听后,纷纷开始了仿写。印象深刻的仿写有梁俊的:“早上吃油条,不亦爽口乎?中午吃烧肉,不亦过瘾乎?晚上吃饺子,不亦吃货乎?”还有许容城诚的:“游子漂泊天涯,不亦断肠人乎?落花化作春泥,不亦有情乎?”交流的五花八门,大多数写得都挺不错,引来其他人的阵阵掌声。

似乎是很快地,一节课就结束了。

02

第二课时,学习第二、三、四、五、七章。第二章的译仍由学生完成,我强调重点即可。但学习不止于此,还应和自身相连,这是要让古文鲜活起来,获得重生。我将句子改为:“刘老师曰:吾日三省吾身,备课认真乎?上课用心乎?批改作业及时乎?”接着让学生们也这样说。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似乎在反思着,至少在表达的时候是比较流畅的,淡化了文言的生疏感。

第三章,和前面一样交流完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后,我问道:“孔子一生的阶段里,你最欣赏哪个阶段?”思考片刻后,开始了畅所欲言,有的孩子说,“十五岁的孔子,我很喜欢。因为那个时候的他就有了明确的志向,而我们很多人还没有。”有的孩子说,“喜欢三十岁的孔子,因为他已经能有所成就了,而现在很多三十岁的人还在啃老。”也有孩子说:“欣赏四十岁的孔子,因为四十岁的他可以不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我见过的一些长辈们很容易被洗脑,尤其是在买东西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是,一个回答问题很少能切中要害的孩子,站起来了,他说:“六十岁的孔子我很喜欢,因为他能听进不同的意见,可见他心胸宽广。而我身边的一些老人都是固执己见,别人说什么他们都不听。”我忍不住将掌声送给他……

每个阶段都有孩子欣赏,他们能援引事例来解释自己对孔子的理解以及敬佩之情,不由得对他们刮目相看。我感觉到了语文教师的幸福正在向我走来,因为将近两个月的磨合,他们已渐渐与我形成默契,而我也能听到他们成长的声音。

第四、五、七章,放在一起,很常规的学法,学生自读自译,之后我强调重点实词。

03

第三课时,学习剩余的几章。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谋篇布局的章法也是必学的内容。因此,第六章和第八章,我借鉴了余映潮老师的课例,两章对比阅读。学生自己疏通大意后,第六章中问学生:“孔子是如何充满感情地赞美颜回?”在一番思考后,总结:倒装,感叹,反复,描述,对比。第八章明确了两种表达方式:描述和议论。最后,思考:这两章都写了什么?学生立马就发现都写了“乐”,对颜回的赞美、自述心志的同时,也是对弟子的告诫。

第九章,为了加深理解,例举学生的事例来分析,比如,“我们班的肖王鑫,他画画出色,但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我们用书上的话可以说成,68人行,必有我师焉。择肖王鑫善于画画而学之,其上课不集中注意力而改之。我们同事之间流行一句话,我的同事我的师,化用到你们的身上就是,我的同学我的师。有个成语叫‘见贤思齐‘,也出自《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第十、十一、十二章,学得比较简单,读读译译,学生也能理解。

用了三节课一个早读的时间,完成了《〈论语〉十二章》的共同学习,课堂上孩子们学得不亦乐乎,自己也享受到了课堂的乐趣。

《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还有这样的论述:“王荣生教授认为,语法等知识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内容,但不是目标。”“文言知识在教学目标中是辅助性的,是教学内容,也是教学条件,但不是教学目标。”所以在本课中,我弱化了语法,避免了逐字逐句的翻译法,让学生自己疏通,解决不了的地方我才帮助疏通并强调相关实词的意思。学生学得有趣,我也教得轻松,何乐不为?

王荣生教授认为,“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我们与经典的距离没那么远,经典在新时代也仍然具有生命力。当然,教学的艺术无止境,在这条漫长的路中,我还需不断地摸索,以上出满意的语文课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