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却便是怀念(关于电影《暖》)
如黛的远山,天空的云有些暗淡。民居是黑白的棋子,田野成了犁开的乡愁,颤长的炊烟带着村落吐落的烟味。沿着大山的沟沟岔岔流淌,路分明地摆在那里,生生咯着一颗离开了太久的心。十年,这样的景物待客归来,才萌生了还乡的诗意,才会让情感一下子缠绵起来,陷入深深浅浅的回忆。
“不知道是因为离开得太久,还是因为这次回来的如此匆忙”,井河无端的情绪慢慢地升腾,情怯便是一双黄瘦的小手,缓缓地拉着你走。看这样的电影太难受了,乡情诱惑着你。就好像大山遮掩的双目隐隐述说着你的初恋,你的土地。它让你揪心,让你被自己的感动吸引,让你不由自主地想看下去。
暖问井河:秋千为什么叫秋千?晃荡的秋千上,两个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远的离奇的是暖,而井河作为男性角色反显得有些安稳。见到了暖开始的能歌善舞,那种纯粹年轻的漂亮直逼着你,你忽然觉得她这种女子不应该属于平凡,不应该呆在村子的秋千架里。你甚至会想井河是一厢情愿的。
井河的旁白是读不懂的朦胧,它感染着你。“遇到一个人,你对现实生活的全部感受就突然改变了,感伤像空气一样包裹着你,这时候她就是要你的命,你也不会逃避。”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上了井河呓语的当,情绪跟着他转动,沉溺其中。
斑驳墙壁的徽式建筑,狭窄悠长的雨巷,滋润的情感生根发芽了。暖着迷的不是井河,而是小武生。两个人氤氲在香粉甜脂里,一个是殿上神一个是月中仙。两个人的相遇,是一场久别的重逢,它就天生的仿佛命运般地存在那,暖是真正爱了,细细地见到了自己的注定。
导演在这里是何其的狭隘,没有给小武生任何性格刻画。小武生,他的负心与薄情注定他不可能完成导演挖掘人性复杂闪光点的企图,于是他便被导演活生生地丢弃了。让他在观众眼里受尽了鄙视,连带暖也沾上了一丝轻浮。可以说这个人物只是一个活动的道具而已,仅仅是为了推进情节发展。
小武生在某种程度上是无辜的,暖也是无辜的,为何不相信那一眼便可抛弃一切的爱,多给点笔墨啊,多一些温暖的存在啊。这可是暖真正的爱啊,她深深恋在他俩的时光里。导演过多地把话语权分给了井河,当然井河也是爱暖的。这种爱掺杂着想象的美好和依赖的自信,有一天会伴随着遇见更好的土崩瓦解。
井河是软弱的,他的爱建立在一种自我意志之上,更多的或许是在适应自己的一种感受,十年不回来来源于自己辜负愧疚的怕,还是为了自己。感情是两人的缺一不可,人是迟迟未到。对于现实,暖是极其悲剧的,为了一双远行的皮鞋被打了一巴掌,直至后来雨伞的出现,暖显现了认命的无奈。
皮鞋和红雨伞的出现,有些井河要来搭救的意味。井河的伞与冰冷潮湿的雨又是一次鲜明的冷暖对比,暖似乎清醒了,等待是靠不住的,知道雨伞这类存在不是自己能靠近的。历史却是惊人的相似,小女孩对伞和皮鞋的态度似乎又在预言着什么?井河最后的承诺又在显现着什么?
一种愧疚的“施舍”让你想把满腹的怨气撒在井河身上,懦弱的男子偏偏给两代人种下等待的因子,多么可恶的男性举动,歉疚里带着骄傲的蛮横,像刀一样刻划着你的心。现实悲剧的意味和未来可以预见悲剧的意味,让你痛了。暖的等待也映照着社会女性的依附抉择。生活中的女性比暖有着更甚的悲剧,自求发展的主调已经彻头彻尾变成了等待高枝的漠然。
她们太难了,我们也太难了,社会敲打着我们的每一寸肌肤,我们终于有一天也会像她们一样不挣扎了。不起眼的哑巴大概是电影里唯一单纯爱着暖的人,欲望真空的人才具备无私的爱。这样说来,不免对暖也是残忍,老天并没有给哑巴正常的条件,有点将就被迫的意味。但在哑巴那里,不去想那些不可能发生的复杂(哑巴残疾已定,不能靠想象判定人性),又觉得哑巴是温暖的。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过失。如此说来,我是幸运的。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一个人即便永不还乡,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如此说来,哑巴是幸运的。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哑巴给予暖的我并不具备。如此说来,暖是幸运的。”(引自电影台词)
这不是原著的结尾,导演成功地将一个女人与美丽的山水出售,又给了我们观众一个闪亮的巴掌,“糟蹋”了这一幕好的悲剧。最后的一笔是速食不带真正感情的一笔,暖应该更苦一点。“其实暖也是幸运的”,多么故作姿态的话语。我不免激动要骂上几句。井河是彻头彻尾的胜利者,北京的干部,登对的妻子。十年的忏悔,一次还乡就是有机会的弥补,感情显得如此的廉价。
十年哟,多么绝妙的讽刺。暖哟,那个带你入戏,终究是戏梦人生,镜中花;这个荡你上天,红丝巾飘起,终是落下。暖不是让你大开大合的悲痛,而是让回忆慢条斯理地拉扯着你,一件件事情让你一步一步呜咽。
我的忘却便是我的怀念,这是自我的安慰。我也得尝试安慰自己一把,忘却人性的隐恶,怀念秋千架,相信这世界上还有幸福的暖。生活,总要有些童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