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合文化|中国的留白美学

2019-12-12  本文已影响0人  茶合新媒体

你能看出这两幅画最大的不同吗?

即便是不懂画的人,也能一眼看得出中国画和西洋画最不同之处:西洋画,满;中国画,空。

一句话,道出了中国式留白的精髓。

出神入化的留白,是中国人对艺术追求和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无论是绘画大师、书法大师、文学大师他们都一定是留白大师。

无即是有

少即是多

【绘画】

中国绘画和书法的布局艺术,讲究在画面上要适当留有空白,不能太挤太满。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清八大山人,石涛的画,大部分是空白。

我们观齐白石的虾,便能感受到水的清澈;

赏徐悲鸿的马,便能体味到风的速度。

板桥画竹,稀稀落落几笔,风骨顿出。

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里,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

画家的神来之笔、画幅中最能引人冥思遐想玩赏不止的地方,往往是“留白”。

我们常说“有心恰恰无”,“留白”即是“无”的表现。

【书法】

书法讲究“疏密”。疏,就是简练,就是留白。

黑处要精心结撰,而白处——字里行间的布置也须措置得宜,使疏密有致,两者相映生辉,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

【音乐】

音乐中的留白,是为休止。可能比音乐本身,更有感染力。

白居易在《夜筝》里写道:“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无语凝噎,这是音乐的留白——无声胜有声。

【诗歌】

诗歌中的留白是含蓄。王维的诗可说是留白的典范。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在这芙蓉花自开自落的画面中,诗人并不外加任何抒情议论的文字,只是扫空心灵,进而契入大自然永恒、超然的美。

【文章】

《桃花源记》的最后部分就出现了很多留白,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如果让这些“留白”都得到证实,文章就会减少神秘的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

真正的生活,特别需要留白——需要我们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滋养心灵。

做些“无用”的事,重新感受时光慢慢流逝的力量。日常的这些空白之处,就像艺术作品中的留白一样,往往就是生命质量中最点睛的一笔。

图文|由茶合文化整理于网络

仅交流分享之目的

如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