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活力激发潜力——看大同如何推进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
在今年春节期间,来自各地的游客在流连于美不胜收的大同古都灯会,感受古都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惊讶大同旅游发展的速度。
一时间,“大同古都灯会”成为备受各方瞩目的热词。大同市委、市政府更是借助此平台,突出古都地域特色,将这一文化盛事打造成为经典文化旅游品牌。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大同古都灯会游客量已突破100万人次,品牌效应已显现。
与之相呼应的是,大同市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自全省旅游管理体制和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启动以来,全力推进,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聚集“大块头”,解决深层矛盾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大同市结合各景区(景点)实际经营现状,既要对全市旅游有引领示范作用的云冈石窟、华严寺等景区(景点)进行改革,同时,又要开展其他旅游功能相对滞后的7家景区从起步就纳入市场主体,在体制机制上不走老路,基本实现所有景区“两权分离”。
“在创新工作中,我们把聚焦重点景点,突出解决深层矛盾作为首要任务,分类解决,推动景区改革。”大同市副市长曹惠斌说,纳入改革的这些景区(景点),如改革成功,其经验可以进行复制推广,辐射带动其他旅游景区(景点),为下一步发展全域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如作为大同市唯一的5A级景区云冈石窟,多年来,形成的门票经济、围墙管理意识很深。在此次创新改革中,云冈石窟景区重在解决两权分离,在坚持文物不可市场化的原则不动摇,其文物保护管理由云冈石窟研究院负责,经营管理由文化旅游集团负责,同时延伸产业链,整合晋华宫井下游和旅游要素。
“不改革,旅游产业要想大发展就不可能,要改革创新就必须解放思想,而且改革要走在全省前列。”大同市委、市政府在此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问题上已形成了共识。并确定了此次改革思路,即:整合多头交织管理,清除深层次制度制约障碍,拓展旅游空间,确定市场主体,以“两权分离”为突破口,以引进战略合作者为重要手段,实现旅游景区(景点)管理体制公司化、市场化,彻底打破传统“门票经济”和围墙管理的格局,进一步培育聚集旅游各要素均衡集约发展的产业形态。
突出顶层设计,破解发展“瓶颈”
“大同文化旅游,或者说大同旅游景区(景点),要想实现成功转型,必须注重顶层谋划,科学布局。我市在构建大旅游体制机制等方面更加注重了系统谋划,在释放旅游景区(景点)经营活力,最核心的问题是经营主体。”曹惠斌说,众所周知,大同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多年来,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上一直是以开发利用以文物保护为主,经营为辅,市场意识模糊,市场主体缺失,管理权、经营权相互交织,这些传统格局,已成为影响大同市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的最大“瓶颈”。
如何破解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瓶颈”,在困局中破茧而出,已成为这座城市发展文化旅游业亟待解决的紧迫课题。
针对长期以来文物旅游景区(景点)形成的惯性思维,大同市首先打破“小圈子”利益,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将工作重点放在培育自身品牌,培育有投融资能力的文化旅游集团上,立体式多途径推动改革。并采取政府控股、民间资本参与、多种投资主体相结合的方式,将优势传统产业所拥有的旅游性资产整合,组建经济发展投资公司,以经发投为主,组建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的大同文化旅游集团,搭建投融资平中,主打旅游产业。
另外,为了强化智慧旅游顶层设计和系统建设,大同市将组建旅游数据中心,建立具有大数据汇总分析、交易平台、公共服务、资源展示等功能的统筹管理,作为该市发展旅游产业的智慧支撑。
搭建平台公司,引入战略合作
改革是手段,目的是发展。为了推动旅游经营体制的改革创新,大同市已组建了大同文化旅游集团,预计3月份正式挂牌营业。本着“先启动,后完善”的原则,大同市委、市政府将逐步整合全市旅游产业资源资源,充实文旅集团,壮大公司实力,以加快发展全市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为整合当地古城资源,大同还将组建大同古城旅游开发公司,资产规模为100亿元。注入的实物资产为古城范围内的四合院、华严寺广场、代王府、环球城墙绿化带内的国有资产等,以及古城内可开发的土地。
“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抓好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助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同市市长马彦平信心十足地表示,大同市将以最坚决的态度抓好旅游管理和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以最积极的措施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着力在打造古城内景区、古长城旅游带、文化演艺事业、两河流域湿地公园等方面下功夫,同时依托各县区旅游资源,让旅游之花遍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