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散文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

老师,孩子不愿意跟我说话

2018-12-29  本文已影响84人  晓方51

老师,孩子不愿意跟我说话 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和他们说话,更不愿意一起聊天。也许问题真的不在孩子。

1、 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个妈妈冲着儿子吼:“就考那点分,你就等着挖厕所去吧!”

 孩子脸上的表情并没有我想象的“痛苦”二字,而是他这个年龄不该有的冷漠,空洞的眼睛望向远方,什么也不说。

 “你倒是说话呀?你打算怎么办?”妈妈的声音又高了一个台阶。

 儿子沉默。 “我怎么生了你这个窝囊废?”妈妈的声音已经失控。

 儿子沉默。 从儿子的表情来看,遭受这样的语言攻击已经不是第一次,他选择闭口,也许是最好的自我保护方式。

 如果这位妈妈能够在孩子考不好的时候,细心地帮助他分析原因,并鼓励他下次考好,孩子会很高兴和他聊聊。

 一个十岁的男孩告诉妈妈,长大了,他想娶班上最漂亮而且成绩最好的那个女孩,妈妈嗤之以鼻:“就你?真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你长大了给人家擦鞋还差不多。”

这样说除了伤害孩子的自尊,别无它用,妈妈何不这样说呢?儿子,你现在好好学习,成绩优秀了,长大了才有机会啊!

上面的妈妈都希望通过语言的刺激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其实这是在进行语言虐待,不要以为打孩子才是伤害,这种语言虐待更甚于肉体上的伤害,被虐待的孩子还有什么好心情和你互动,他们只能慢慢的闭上嘴巴。

2、

八岁的Alice跑着来到妈妈跟前,要讲她刚读过的童话故事,妈妈头也不抬地盯着手机,渐渐地,孩子花儿一样的笑容消失了,垂头丧气地躲进了角落。

 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妈妈和朋友聊得火热,Alice跑过来,要妈妈陪她玩。

 Alice一连说了好几次,妈妈根本不理睬,最后实在无奈,说了一句:“自己玩去吧”。

 Alice十分失落,悻悻地走开。

在孩子最渴望交流的时候,你选择了不予理睬,在你想说的时候,孩子又不想说了,你凭什么怪孩子? 大人们放下手机多倾听孩子,在自己无法兼顾孩子的时候,暂时帮他们摆出一些玩具或者读物来吸引孩子,都是向孩子发出他被关注的信号,只有孩子感觉自己永远被关注着,他的心里才不缺少阳光。

3、

作家龙应台的儿子菲力普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某个大人和他说话的时候,这个大人总是把目光和问话转向他的妈妈,从而变成了大人之间的一场对话。

 这种现象我也经常见到,比如一个孩子去看医生,孩子告诉医生:“叔叔,我不舒服。”

 “他哪里不舒服?”医生转向孩子的妈妈,注意他没有问孩子你怎样,而是换成了第三人称——他,摆明了要把孩子抛到一边。

 “他头疼。”孩子的妈妈非常配合。

“几天了?”医生的目光仍然定位在大人那儿。

 “好几天了。”回答的仍然是妈妈。

 ……

大人有多可怕啊!生生的把对话现场的当事人逼成了旁观者,自己成了孩子话语的接盘侠,这样的情况总是发生的话,孩子也就懒得说了。

 大人们之所以习惯这样做,是大人没有在平等的位置看待孩子,所以龙女士意识到这种情况后,说即使站在朋友身边的孩子只有酱油瓶那么高,她也会弯下腰去和他说话。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和某个大人对话时,如果这个大人把焦点放在我们身上,我们大可以大大方方地说:“请您问孩子。”

其实上面这些情况都是大人对孩子缺乏起码的尊重,忽视了孩子的独立人格。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自卑、失落。

语言是有温度的、是能传递爱的,如果爱孩子,请不要堵住他们的嘴,大人们请先从好好说话开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