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讲堂三笑集

岁月‖《论语》颜回与子贡的区别

2020-12-25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挽天文化传播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一篇“ 先进篇 ”,本篇主要阐述了孔子对学生们的教诲之词和相关事件。

在上文品读了过犹不及,谈到了子贡来问孔子,子张和子夏谁更厉害,

子贡来问孔子。子张和子夏谁更优秀一点。

孔子回答说:“子张这个人性格比较过,就是做事特别积极;然后子夏又懵懂,做事比较拖拉,没有那么主动积极。”

子贡就说:“那就是子张比较优秀咯?”

孔子说:“过犹不及”。意思是说他们都一样,过头和不及是一样,没有谁比谁更优秀,有好,也有坏的时候。

过犹不及”,是中国哲学界“中庸之道”贡献最大的一句话。

可以这么说,中庸之道的核心就是“过犹不及”。

孔子认为,不管积极也好,怠慢也好,都可能有其好坏之分,做到合适的度最重要。

继续下章,孔子说出四个弟子的缺点。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柴:子羔。  参:曾参。师:颛孙师。 由:仲由。

辟:偏激。喭(yàn):刚猛。

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在这章分别对高柴、曾参、颛孙师、仲由这四个人分别做了“一字之评”。

这句话前面没有加“子曰”两个字,所以不太确定是不是孔子的点评,但这里给他们的称呼都是直接用了“名”,不是用的“子号”,因为当时只有长辈对晚辈才可以直接称呼其名。

但这句话直面读起来,确实是一种负面影响。因为是直接给一个人下个定论。

按现在的心理学教育理念,如果给一个特了标签,就会形成一个刻板印象,当你觉得一个很莽撞,那不管他做什么,给你的第一感觉就是莽撞。

其次,还会给对方形成心里暗示。比如,当一个父母不断的说自己的孩子很调皮,很傻,小孩子就会慢慢的形成这样的人。

给别人贴标签,很容易让人陷入一个自我暗示的圈里,长久下来对方就真会形成被暗示的模样。

所以,我们应当注意的是,不管别人(尤其是老师、领导、长辈)给了我们怎样的评价,这都不应该让我们困于其中,不能自拔。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会变的。

我们要树立终身成长的思维方式,不断收获更好的自己。

自己也不要去给身边的人贴任何标签,或者按主观的想法去评判别人,这些做法都是非常负面的。

接下这章,孔子讲颜回和子贡的区别。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庶:庶几,相近。这里指颜渊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

空:贫困、匮乏。货殖:做买卖。

亿:同“臆”,猜测,估计。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道德修养已经差不多了,却屡受贫困之苦。

端木赐没有受公家之命而去经商,判断市场行情常常很准确。”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孔子说颜回的德性和修养,真的特别好,可惜的是,他受贫穷所困。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说,子贡这个人不安分,不是贵族出身,但他不断得去折腾经商,整天做买卖,每次一猜就猜得中。

孔子自己不做生意,所以觉得做生意是靠猜,说子贡猜到做什么好,什么就做成了,但其实也并非如此,做生意靠的就是不断地去尝试,去拼搏,经验积累多了,才会越来越顺利。

像子贡这样在学问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又在商贸中获取家财万贯,是千千万万读书人最理想的生活目标。

可文人清贫淡泊,家境不佳,却是自古如此。无论贫富,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生活在贫穷中,能够拥有坦然的心态,安贫乐道;生活在富足中,能够有仁者之爱,兼济天下。

无论贫穷也好,富裕也好,道德都是必备的修养,保有道德修养,才能真正长久。




岁月团队第二季征文开始啦,写下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他(她)。

详情请点击☞第二季征文:那年,那月,那个他(她)

来简村,怎么少得了会员呢?大熊邀请你开会员啦,满满福利等你领,千万权重为你助力文章。

详情请点击☞简书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领取福利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