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思考

【同题共写】存在感:超越时空被看见

2019-01-30  本文已影响34人  间世居张建文

存在感:超越时空被看见

最近网上流传的一句“累死累活干不过写PPT的”引发社会广泛共鸣,原因在于做PPT的被领导看见了,而累死累活的则成了沉默的大多数,没机会别看见,存在感被剥夺。这句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因此才引发了广泛共鸣。

在入原单位时,曾得到过一位前辈的指导,她说,你最好先走行政的路子,多和领导接触,你的才华和努力才能被看见,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句话太对了,它深谙人性的脆弱,道出了人生的真相。不懂这一点,想做事,往往会事倍功半。回过头来细想,这就是人性的真相,同样两个有才能的人,一个的工作被领导看见,一个没有,领导信任谁?无论谁是领导,都会信任那个与自己走得近的人。

常常在想,我们将如何证明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古人的方式是三立(立德立功立言),而我们呢?刷朋友圈,玩儿抖音,逛论坛等等。有的人仅仅是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一种自然呈现,一机在手,即拍即发,偶尔会有一些生活的惊喜,多数时间呈现的是生活的粗糙;有的人在生活中可能是一副猥琐样儿,在论坛里就则成了冷血杀手,用语言的利剑,刀刀见血。网络,为沉默的大多数创造了很多被看见的机会,生活百态,一机即可完全呈现,存在感于是爆棚。然而回到现实,依然被领导屏蔽,依然干不过做PPT的,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线上线下,成为两种人格的呈现舞台。生活的常态是,不仅有线上的诗和远方,还有线下的苟且。

昨天下午,与久别的“战友”任健老师聊天,她刚从北京回来,而我和草儿今天将赴四川,又是匆匆一面。我们曾是同事,也算一般意义上的朋友,然而这些称呼并不能代表我们的真正关系,而唯有战友才是我们回头时共同追认的一种实质关系。

在这批战友中,我与任健老师的性格最像。草儿反复提到,任健老师也曾在文章中说过,这大概也是任健老师放心把研究会交给我的缘故,然而,我们在哪一种意义上像呢?

随着我们这批人的陆续离开,在原单位搞得红红火火的读写社也停办了,据会长说会员们还总是去询问读写社什么时候开课,本学期有什么活动,为什么不开了?有家长还不断地给我们打电话,询问暑期读写夏令营如何安排,亲子阅读活动什么时候开始,诸如此类,我们都遗憾地一一回绝了。有一个老同事想重新启动读写社,会长和我都大力支持,但时间不久,就又说不开了,原因是流言蜚语太多了,承受不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把”,这大概就是我和任健老师最像的地方,我们认准的事情,没有谁能够阻拦得了,研究会就是这样诞生的。忽然明白,只要你做的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所有的流言蜚语都将是你存在的最好证明,就像犇犇所唱的歌词:“我受过的伤,都是我的勋章”。

忽然明白,重复性的工作,永远不会让你被看见,存在感自然就会减弱,所以网上各种搞怪,然而不过是昙花一现,因为那不是个体生命的本质呈现;要被看见,要获得存在感,你的生命状态必须是特异的,创造的,无法被复制和被取代的。

杨超老师曾说,自己一直抗拒写东西,理由是觉得所有能说能写的,都不是原创,都是从干老师、魏老师那里得到的。做思想的二道贩子,没什么价值。而我就恰恰喜欢做思想的二道贩子,而且一个人不可能不做思想的二道贩子,太阳底下无新事,即使干老师、魏老师的思想也绝不都是原创,不然,我们的共读就失去了价值。然而,任何书写都是独创的,同一种思想不同人去书写,呈现的必然是不同的生命状态,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人以怎样的语言呈现自己,自己就是怎样的存在。思想是不能复制的,所有的言说,其实都是创造。

存在感,说到底就是自己的存在方式,包括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言说方式,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就是生命的实践活动。一个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是幸福的,就是善的,就一定能被看见。在历史的长河中,谁超越了时间的限制走向了永恒?谁永久地被后世的人们看见?

无论是沉默着,还是做PPT的,最终都会被历史遗忘,而只有那些立功、立德和立言的人,才会被历史看见。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