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走近一个人:李叔同】
李叔同(1880.10.23-1942.10.13)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李叔同【音乐方面】
1902年创作《夕歌》;
1913年创作《春游》;
1916年创作《南京大学校歌》;
1930年创作《三宝歌》;
1941年创作《送别》等。
【教育方面】
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生平】
1880年,生于天津;
幼年,受到佛教熏染;
五岁,父亲病逝;
六七岁,跟着兄长文熙受启蒙教育;
八岁时,拜常云庄先生为师,攻读国学
十三岁,读《尔雅》《说文》等学习训诂之学;
十五岁,读《左转》等,经常去戏园子看戏,初恋未成;
十六岁,考入辅仁书院,学习八股文;
十七岁,从天津名士赵幼梅学诗词,从津门书印名家唐静岩学篆书及治印,并与津门同辈名士交游;
十八岁,娶茶商之女俞氏为妻,买钢琴开始学习音乐和作曲;
二十岁,迁居好友许幻园家的“城南草堂”,过着文人雅士的生活;
二十一岁,子李准生;出版《李庐诗钟》、《李庐印谱》,与画家任伯年等设立“上海书画公会”;
二十二岁,入南洋公学就读经济特科班,与黄炎培等同从学于蔡元培;
二十三岁,乡试未中,仍回南洋公学;
二十四岁,南洋公学发生罢课风潮,他创作了新戏《文野婚姻》的剧本,写了大量诗歌,还谱写了《祖国歌》等广为流传的歌曲,以“李广平”之名翻译《法学门径书》及《国际私法》二书由上海开明书店相继出版;
二十五岁,子李端生;
二十六岁,生母病逝;出版《国学唱歌集》;把妻子和两个孩子留在天津,自己东渡日本留学;
二十七岁,在东京编辑《音乐小杂志》;以“李哀”之名在东京首次参与日本名士组织“随鸥吟社”之雅集;以“李岸”之名注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与同学曾延年(孝谷)等组织“春柳社”,此乃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二十八岁,“春柳社”首演《茶花女》,饰茶花女一角;留日期间,因与美术模特产生感情,后随同回国;
三十岁,回国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翌年任上海城东女学音乐教员;
三十二岁,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偕日妻回国抵沪,在直隶高等工业学堂任图画教员;同年家道中落;
三十三岁,先在城东女学任教,授文学和音乐课;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音乐、图画课教师;
三十五岁,加入西泠印社,课后集合友生组织“乐石社”,从事金石研究与创作;
三十六岁,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画音乐教员,在假日倡立金石书画组织“宁社”,借佛寺陈列古书、字画、金石;秋,先后作诗词《早秋》、《悲秋》、《送别》等;
三十七岁,“断食”修身;受马一浮之熏陶,于佛教“渐有所悟”;
三十九岁,在虎跑寺拜了悟和尚为其在家弟子,取名演音,号弘一,后正式出家;
四十岁,夏居虎跑定慧寺,秋至灵隐寺,专事研佛;
四十三岁,在家发妻(俞氏)病故于天津本宅,俗家仲兄文熙来信嘱其返津一次,因故未成行;
四十八岁,主持丰子恺皈依三宝仪式,期间与丰子恺共同商定编《护生画集》计划;是年春,丰子恺等编《中文名歌五十曲》出版,内收李叔同在俗时歌曲13首,当时(1927年)中国作曲作歌的只有李先生一人;
五十岁,与太虚法师在小雪峰寺度岁,并合作《三宝歌》;是年,仲兄李文熙卒;
五十三岁,在妙释寺讲《人生之最后》;
五十四岁,在妙释寺讲《改过经验谈》,在万寿岩开讲《随机羯磨》,重编蕅益大师警训为《寒茄集》,在开元寺圈点《南山律钞记》,在承天寺讲《常随佛学》;
五十七岁,卧病草庵,数月方愈;5月居鼓浪屿日光岩;年末移居南普陀寺;是年,《清凉歌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五十八岁,在南普陀寺讲《随机羯磨》;2月在佛教养正院讲《南闽十年之梦影》;3月为厦门市第一届运动大会作会歌;5月应邀至青岛讲律;10月返厦门;岁末赴泉州草庵;
六十岁,入蓬壶毗峰普济寺闭门静修;著《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等书;
六十一岁,闭关永春蓬山,谢绝一切往来,专事著述;
六十三岁,1942年10月13日晚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
【《送别》典故】
弘一法师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佳作。
【艺术成就】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中国僧俗两界闻名于世弘一法师,在近代文艺领域里无不涉足,诗词歌赋音律、金石篆刻书艺、丹青文学戏剧皆早具才名。而他在皈依佛门之后,一洗铅华,笃志苦行,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师。他被佛教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传奇的一生为我国近代文化、艺术、教育、宗教领域里贡献了十三个第一,堪称卓越的文艺先驱,他爱国的抱负和义举更贯穿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