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吴教授的一封信

2021-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沈小洁呀

亲爱的吴教授,好久不见,和我们上次见面也有一年之久了。今天,我拿起了《中国教育,这样自然平衡》,一口气就读了小半本。里面让人舒服的文字,好像真的在和您对话一样。

《教学勇气》给我带来的影响至今。想要重新给您讲讲我的故事,现在是晚上十一点,本来想要明天再写,可是又怕明天醒来想说的话又变成了沉默。

作为一个非师范专业的研究生,我只是在研究生阶段真的开始发现认真做事是多么的有趣,或者说,书本里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实践后,才变成了我觉得知识是有用的。25年的时间,我都没有想好自己要做什么,本科毕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敢面对社会,所以选择了考研,研究生毕业,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该选择哪条路,尝试了省考,国考的落榜,于是开始了教师的招聘考试,就这样,毕业那年考到了家乡的特岗教师。

曾经我在想,会不会被别人瞧不起,一个研究生,毕业了也只是回到农村教学而已。连县城也没去,研究生读出来也不过如此嘛……

在刚刚工作的那半年,我每天都在挣扎着,有刚工作时工作强度的大,每天上课8小时,全新的一年级,吵吵嚷嚷,再到嗓子的沙哑、肿胀、发不出声音。一天下班回到家后脚麻得站不起来后的痛苦,想要上厕所发现自己站不起来后的痛哭;还有每天孩子身上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需要解决的事情,让我应接不暇。还有学校层面观念上的不合等……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了。只记得自己很多次放弃,很多次在想去找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吧……

可是,因为遇到了吴虹校长,遇到了青椒计划,更是遇到了勇气读书会,在那12本书中,我选择了《教学勇气》,我想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靠什么让他坚持下去,甚至还写下这本书的。于是开始了整整21天的阅读,还有当时您看到的读书笔记。读不懂,一遍两遍,三遍,六七遍……

可是,我真的改变了,我开始发现我可以喜欢教学,或者说我喜欢自己,喜欢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奇妙,我感受得到自己的恐惧,发现还有很多人和自己有着同样的感受,对于生命的态度竟然如此相像。但原因并不是我们不爱,只是我们从未发现我们可以这样爱。于是从互加美丽乡村网络课程,到助教,到现在的《对话生活》的项目式活动。

两年来,作为优秀的特岗教师多次向区里的新上岗的教师分享,我总会给大家推荐《教学勇气》,带着大家一起阅读打卡。这种力量一直支撑着我。

两年来,我又一次陷入了低谷,疫情期间,2020年6月份之后,我开始因为周边一些人的影响,无法走出阴影,我的世界被这些阴霾笼罩着,我感受的到自己是多么的痛苦,我想走出来,可是我总是做不到。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遭遇这样的人,这样的事。

直到12月中旬,和我们区王烁老师在一起聊,内心向上的力量让我们决定用契约打卡的方式把我们带回到状态中来,到现在40多天了,我知道,那个活力满满的沈洁回来了,这离不开《教学勇气》所给我内心带来的影响,我对于这些孩子的喜爱是真实的。如今再读《中国教育,这样自然平衡》,我找到了当时读《教学勇气》的感觉,甚至感觉自己的内容无法平静,满满的力量涌动在我的心中。

在书里记录的李虹霞老师班里那个失忆的孩子,以及她《寻着热爱  找到自在》中的这段话“母爱是天性,师爱,难道就不能也是对生命成长的一份迷恋吗?难道就不能有‘赖’在学生生命里的执著吗?”让我的内心涌动着爱和温暖,这都不是靠技术,不是靠高超的教学能力,就是真正的爱啊。我为之感动着……

还有薛卉琴老师的女儿“莉莉”等,这样真实、鲜活的案例,让我看到了您一直在做的教师勇气更新活动对于教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更是对于孩子的一生埋下了幸福的种子。

还有很多想说的话,可是又觉得不知该如何来表达了,总之,真的很感谢您,因为您的翻译,让中国这么多的教师可以为此而受益,也感谢我们王素平老师,一直在我们南和不断带领大家阅读,2月6日,又要开始第二次共读《教学勇气》了,这也是我的第三次阅读,我希望这种能量能够带动更多的人来阅读,受益、改变……

谢谢您,吴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