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绘画史》3早期(六代)及宋中山水

2020-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冰小寒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传统中最为独特辉煌的成就。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汉到唐,人物画在中国绘画里占据主要地位,这与现代以前西方美术史的情形一样。儒家社会的氛围有助于人物画的活跃。

而山水画的兴起是受道家观点和思想所激发,寻觅自然之美,与自然合一。道家一直诱惑人从人类社会中脱身,这在儒家社会算是一种负面性诱惑。而有了山水画之后,人不必真正跟平日的社会对立。

山水画独立于第4、5世纪,六朝画家宗炳《画山水序》中阐述了图画与实景的关系在于唤起同样的情绪。

号称中国最伟大的山水画家的李成,生活的大致年代在五代和宋之间,坐标北方。他擅画冬景,而冬景正与水墨相配。

称李成为师,始于模拟,建立一己之风的范宽,创造出最优秀的,也是仅存的作品《溪山行旅图》,画中的景物简单肃穆,展现了一种咄咄逼人的境界,即境界本身可以独立自由成为绝对的存在。具体的技法上他以“雨点皴”驰名。

发扬李成山水传统的郭熙亦有妙论,认为山水画的价值在于让观者身临其境。他的代表作《早春图》《溪山秋霁》,有繁复的细节和构局的连贯性,也注意到了将庞大体积的压迫感,通过蜘蛛爪般的秃树元素各具形态地反复出现来加以平衡,硬生生在画面上把体积感分解平衡掉了。

另一位画家高克明有一副标题类似的《溪山雪霁》,有亮色对比,有灰暗烘托,用了浅墨宽笔来描绘河岸,跟一个世纪以后李唐用的“斧劈皴”很相像。

李唐承接北宋和南宋,为南宋画师的师表,隶属于范宽的传统,画风苍劲阴郁,喜欢画巨幅山水,却跟南宋那种亲山乐水的精神不太相符。代表作《万壑松风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构图和布局中,郭熙和高克明成功表达的空间感,在李唐这里加强。李唐的构图是斜角性线分割画面。而李唐的追随者放大了空间感和空茫感。布局不按理性原则,不按几何程式,与西方线条透视法完全背道而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