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0本书之三《牛棚杂忆》1

2023-01-20  本文已影响0人  栀子之手

图书馆借书的时候,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就在心里寻思这个书名的意思是不是自己心里想的意思,总感觉自己心里所想那个意思的书是不能出版的。看到是季羡林大师的作品,毫不犹豫借来读,不管是哪个意思,大师的作品读了几本,都让人感觉如春风徐徐拂面而来,姑且不管它是什么意思。

整本书近15万字,也真的是我所想的那个意思。开篇是季羡林大师的自序,就如我在借书时的纠结一样,原来大师在写这本书时也非常犹豫,这件事整整持续了十年,这件事结束后16年大师才起笔开始写这本书,从开始写到写完又耗时整整六年,大师的游移不定是可见的。

因为这件事的历史影响,季羡林大师在书中提到的不少人都没说明名字。读了几十页,还没有看到什么“惊心动魄”的情境,大师也还没被波及到。不过看到两处,心里尝试重现当时的情境,已经有些身心颤抖。

说是那些“有问题”的人,白天被拉出来,站在某处的高台上,脖子上挂着用极细的铁丝穿着的十分宽大的木板,木板上写着这个人的名字。下边是拥挤的群众,对台上的人进行批斗。一天下来因为过硬的材质与脖子的接触,见些血是难免的。

晚上还有什么语录与思想的集体学习,“有问题”的人要站在台上背诵,背错一个字,就要进行掌嘴。

因此,这十年很多人没能熬过去,熬过去的人不知午夜梦回多少次被惊醒。近两年社会中流行一种说法:“不经它人苦,莫劝他人善。”对于经历这件事的人,他们无疑是非常符合这个标准的。

没想到,季羡林大师依然用他一贯幽默轻松的文字来写这件事,这是我始料不及的。这么一想,是因为以前看国外一些关于集什么营的记录,完全是另一种情感,虽也能做到心平气和,但这么轻松幽默的文字是不可能的。

不过不管怎么轻松,也掩盖不了事实本身的残酷。不过季羡林大师的心态是真的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