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所

血统

2018-05-11  本文已影响208人  薛崔愿

朱棣和朱元璋是同宗,朱棣雄才大略,各方面能力都比朱允炆杰出,更适合当皇帝。但是,朱元璋偏偏在太子死后,绕过儿子这一辈儿的皇位候选人,直接选定了长孙朱允炆。这就给了朱棣一个大大的耳光,为朱元璋的江山事业,朱棣也曾拼尽全力九死一生地保证北地安宁,论资格,论功绩都应该有能力排进候选人之列。但老皇帝偏偏不玩兄终弟及的正常打法,而是坚持父死子承的古老教条。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猜测,所以朱元璋不选朱棣作为接班人,是因为朱棣不是马皇后生的,血统不纯正却给他带来了大麻烦。

自古以来,帝王江山只能交给亲生骨肉坐,必须是纯种的龙种,就是说是皇后所生才行。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延续几千年,朱元璋就在这个这个框框内坚守。

既然,朱棣不是皇后所生,那么,他到底是何人所生呢?据后人根据所存不多的史料推测,朱棣很可能是一个妃子生的,或许这个妃子还是少数民族,有可能是高丽人。

但究竟是北方高丽民族,还是来自朝鲜半岛,很多人都弄不清楚。

也有人称朱棣的妈妈是元顺帝的妃子,甚至可能是蒙古人。

根据管理宗庙祭祀、礼乐的官方机构太常寺的记载(现已丢失),淑妃李某生了朱标、秦王和晋王,跟马皇后没什么事儿。而另外一个妃子生了朱棣,这个妃子就是石碽妃。

朱棣称帝后纂改《太祖实录》,把能得到的资料全部纂改,拼命证明自己就是马皇后生的,还拿出很多证据证明他当皇帝是合法的,证明朱元璋有意传皇位给他。

可他没想到,来自朝鲜的一条史料却足以戳穿朱棣的谎言。

那是在1389年,朝鲜使臣权近等人在北平拜谒燕王,回国后写了一本《奉使录》。里面说,他到北京燕府去见燕王,可是很不凑巧,那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日,是燕王妈妈的忌日,燕王不见客人。

众所周知,官方资料记载:马皇后是八月初十去世的,所以说朱棣不是马皇后亲生。

因为朱棣不是马皇后的亲儿子,所以朱元璋十分纠结,经过再三权衡,他作了一个异常艰难的决定:立16岁的朱允炆为皇太孙。但这一结果改让朱棣十分纠结,十分窝火了。

一次,他用手拍拍皇长孙朱允炆的背,讥讽地说:“没想到我侄儿还能有今天的荣耀啊!”这一情景,恰好被朱元璋看见,厉声责问朱棣:怎敢对皇长孙如此无礼?

朱允炆急忙打圆场,才没让朱棣十分难堪。

立皇太孙的第二年,朱元璋还是担心朱允炆太文弱,压不住阵脚,管不住军队,于是开始大杀功臣,蓝玉、胡惟庸集团先后被清洗。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朱元璋当初的选择是个错误。如果选朱棣当皇帝,就不会出现后来历时4年的内战。但历史不相信道德,也不相信眼泪,它只相信实力。

朱棣发动战争,将朱允炆赶下台取而代之。为抹杀篡权的形象,防止天下人心不稳,朱棣拼命说谎,证明自己是嫡子,不是庶出,自己就是马皇后的亲儿子。

但纸里岂能包住火。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随之夫人马氏也被册封为皇后。马皇后出身贫寒,自小没读多少书。当了皇后后,每天马皇后都叫女官教自己读书,让自己知道历代有名女子的事迹,以此来要求自己。马皇后虽然这时已贵为一国之母,但还是坚持照料朱元璋的饮食起居,别人劝她不必如此操劳,但她说:“侍奉丈夫是我的分内事,不能推辞。”

朱元璋看到妻子这样贤惠,时常对群臣感慨说:“皇后和我同起布衣,历尽忧患。朕每每不能忘怀当年她不顾灼伤皮肤,为朕送来热食。而当朕受到郭公的猜忌,几乎被置于死地时,皇后更是为朕多方设法周旋,救我出危难。如果没有皇后,我哪里会有今天?朕怎么敢因为现在富贵了而忘了以前贫贱时的妻子?”

马皇后知道后说:“妾听说,夫妇相保易,而君臣相保难。陛下能够不忘怀妾,更希望陛下始终不忘群臣百姓。”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重,弥留之际时,马皇后对朱元璋提出了她生平最后一个愿望:“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年,马皇后逝世,终年五十一岁。

马皇后死后,朱元璋性格变得更加暴躁,马皇后临终前所期待的君臣相安的局面并没有出现。明初功臣被朱元璋屠戮殆尽与马皇后过于早逝也有很大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国榷》《国朝典汇》《明史料笔记丛刊》《水东日记》《明会典》《今言》《皇明通纪》《明史》《明代纪事本末》《明季南略》《明季北略》《明史讲义》《名山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