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咖啡互联网科技花粉汇微商圈

自媒体形势分析

2016-07-13  本文已影响310人  壹句话

自从社交网络初建以来,讯息的传递就打破了以前的纸媒,官媒。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被广泛传播。最早的是博客网站,论坛,再后来有了微博,甚至是更加私密化的一些社交APP的出现。各种讯息的传递变的是猛兽一样,速度之快,几乎都可以和光速相媲美了。

然而,这仅仅是一种讯息传递的管道发生的变化。变化之初,人们只是觉得这样可以更加快捷的把自己认为好奇的一些资讯早些被人知道,仅此而已。

这种讯息传播的管道,也就是讯息传送的载体,我们统称为媒体。可以是纸媒,可以是电台,可以是邮件,可以是短信,当然更加可以是微博,微信,博客,以至于最近玩得很火的直播。尽管表现的形式不一样,初衷都是一样的:我想把这件事情告诉你。

媒体也不仅仅是华夏人的独创,全世界人都在用的,根据各自的地区不同,使用着不同的工具,目的都是一样的。

那么,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我们自己身边的,也是我这两年近三年时间自己经历的,自己看到的,自己体会到的一些相关的资讯。仅仅是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可能有些观点与你接触的不太一样,你只当看过而已,如果你觉得有理,那也只是我巧遇而已。

1,自媒体的定义

这是一个涉足自媒体这个行业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搞懂的问题。从广义上讲,自媒体是区别于以前的纸媒,电媒(台)而言的,是每一个具有讯息发布能力的人选择合适的途径发布讯息的平台。所有这些平台都叫自媒体。

你比如说纸媒吧,官方的一般都是有正规的出版权限的,需要适合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经过严格的审批才可以发布相关讯息。它的特点是,有权威性。那么很多的人就会把自己的一些想要告知给旁人的讯息通过一些印刷品传播给周边的人,这种形式其实也就是最早的纸媒自媒体。

这种传播的方式,虽然没有官方纸媒的权威性强,但是它具有独特的个性,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讯息的发布者和受众彼此间会建立一种信任,从而会转变成一种利益结合体。

当后来电台出现以后,讯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原本通过纸媒传播的,慢慢的就通过电台开始传播,最早的是通过有线的广播传播,后来通过长短波的无线电波传播,再后来发展到调频电台的传播。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进步,曾几何时各种调频电台也是火噪一时,出现过很多的传媒红人。

电台的出现,只是媒体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而已,但不是终结,其实没有终结。

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发挥想象。随意就出现了更多的讯息传递媒介,这里不在做过多的熬述。

综上所诉,自媒体,其实就是通过一种发布途径,把个人的一些资讯传递给外界的一种方法。

自媒体的核心是资讯所包含的内容,与发布者以及发布的途径有一定的联系,但两者不是决定因素。

2,当下自媒体的表现形式

自媒体既然是一种讯息的传递工具,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讯息的发布者势必须要更多的人接收到自己发布的讯息,这个接受讯息的过程就是人们对讯息涌动的过程,就好比一个商场进出商场大门的人流,我们也称之为流量。

考量一个媒体的成功与否,往往都是以流量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标准的。

那么在这里,我们就以流量的来源来分析自媒体的表现形式。

大众媒体下的子媒体

这种媒体的具体表现目前还是以博客的形式居多,分布在很多的门户网站。比如新浪,网易,搜狐等等。在这些网站,本身都有固有的内容消化群体,在浏览网站的时候,自然就会将流量转化到各个博客上来,依靠网络热词的搜索,媒体人所做的内容就会在网站内部很容易被搜索到。

这种形式的自媒体依靠的是一个门户网站的大背景,在发布讯息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网络热词的提炼技巧,会做标题,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SEO技巧。

打一个简单通俗的比喻,这种形式的媒体,就好比一个大市场,有足够的人流,怎么样吸引客源就靠你自己了。

第三者服务平台上的自媒体

随着互联网向移动终端的转移,碎片化的时间被网民巧妙的利用起来。这个时候因为碎片化时间的特点,不可能大块的去消化媒体的内容,为了更好的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就有了新的选这标准,那就是兴趣。

当人们发现个人的兴趣决定了媒体获得流量的来源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发现受众兴趣并且满足受众的平台。但是平台本身不产生内容。

这些平台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吸引更多的内容生产者,比如我们常常看到的一点,头条,快报等等,他们只是搭建一个平台,让你来到他们的平台,每天产生内容,然后通过数据的计算,根据受众的喜好,把相关的内容推荐给不同的受众。

这就好比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格子铺性质的商店,有自己的特定的粉丝群体,依靠自己的分类技术来给内容生产者和消化者搭建平台。

纯粹的内容生产和传播者

有一部分人,始终是默默无闻的,每天坚持着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不急不躁,他们选择的是一个相对比较闭塞的平台,没有前面两种平台具备的网络流量作为支撑,比如最近兴起的QQ空间,微信公众号等等纯粹依托于自己的粉丝的传播的。

这个群体成长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所以就需要有一定的耐力。

纵观整个媒体体系,基本上就是这几种存在。

3,各种存在形式的利与弊

4,变现模式

广告

主体和受众之间的直接交易

以上内容仅仅是个人所见,不代表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所以读者看后毋须过度的评判对与错,因为事物本身没有对错,只是个人的视角不同和标准不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