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脑先行
很多人都清楚我们的大脑分为左右脑,并且左脑和右脑的分工是不同的。之前我有一点浅显的理解,左脑负责理性思维,右脑负责感性思维。昨天看了《演讲圣经》这本书介绍头脑风暴的方法这一内容时,我对这两个脑又多了一点认识。
书中告诉我们,左脑控制逻辑,与结构、形式、顺序有关,遵循线性运作模式———先怎样,后怎样。而右脑负责创造,与概念密切相关,它是发散的,围绕着这些概念不断跳跃,捕捉概念间的非逻辑联系。作者有一个观点:在进行创作活动时,必须从挖掘右脑的思维“富矿”开始。简单来讲也就是右脑先行。可能乍一看,这一观点有的人会不太理解,下面我举一个我们熟悉的经历来说明。
回顾一下,曾经写作文时,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呢?在我的印象中,第一步,先是在脑中蹦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可能是一个故事或者一些句子,或者是一些词语。如果大脑不主动蹦出相关的信息,我们会用脑子使劲去搜索去回忆,从我们经历的事,看过的书里寻找。第二步,再去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分类整理,给这些素材安排先后顺序,也就是布局谋篇。第三步,边写边删减,我称之为试错,纠错的过程。第四步,重读文章,进行修改。在这四个步骤中,我觉得最艰难最痛苦,也最为关键的是第一步,有了米才能下锅,有了素材才能写作,这是同一个道理。其实第一步就运用到了我们的右脑思维,不断地发散捕捉素材。在写作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左右脑的分工非常明确,而且这两个脑的运行顺序是,右脑先行。
《演讲圣经》这本书里作者也给我们介绍了一种能充分挖掘我们的右脑思维方法,即头脑风暴。有时一个人的思考力有限,不能考虑周全。所以需要一群相关的人聚集在一起,围绕某一主题思考并发表看法,由一个记录员专门记录。这就是头脑风暴。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倡导不用去管逻辑、结构和顺序,所有人让自己的意识自然流动,思考与这一主题相关的方方面面,想到哪一点就提出来,由记录员记下。记录员全程只负责记录,不去评价任何一个观点,用书中一句有意思的话来说,记录员就是世界纷争中的瑞士——永远保持中立。头脑风暴搜集到了丰富材料,再来对这些材料进行处理,通过总结归纳,最终可能形成五六个要点,作者将这几个要点称之为罗马柱,我们只需要记住这几个罗马柱,安排罗马柱的前后顺序, 最后再将其一个个进行铺陈展开,完成作品的创作。
相信很多人已经清晰了,头脑风暴就是运用了我们的右脑思维。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头脑风暴收集素材信息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做好了,后面才能发挥左脑的逻辑思维作用。所以,让我们一起记住:在左脑构建逻辑结构前,先让右脑完成“意识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