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传杨家拳(41)
那天和冯老师聊天,是等他上午教拳结束以后。在南京东路上的一家小咖啡馆,冯老师、他一位学生小董和我三人,点了茶和西点,坐在一个角落里聊拳。说是聊拳,谈不到三句冯老师就把我拉起来比划。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我不是行家,所以我一搭手,就完全没了昨天和小伙子搭手的从容。
冯老师的两条胳膊就像两条蟒蛇缠着我,他的身体手臂协调一致,六十多岁的人,居然脚步比我还灵活。冯老师一边比划,一边嘴里还在跟我说。说什么呀,我哪里听得进啊!正使出浑身解数左右抵挡呢。大家回头可以找条蟒蛇缠着自己,然后让太太站一边跟您说说话,看您听得到听不到。所幸的是那家咖啡馆很小,我们又在一个角落里,一动就是墙啊、桌子什么的,我勉强还站着。不过,我感觉,如果两人放开手脚干,估计一二三我就躺下了。
咖啡馆的店员也没来干涉我们,估计我们三人不像歹徒,特别是冯老师的学生小董,是一家证券公司的投行人员,身上显然没有匪气,只有精英气质。坐在我们不远处的几桌华洋人士,都看着我们,我当时就有一个冲动,走过去每人收费100元,当然,如果每人愿意出到500元,我就直接表演被打趴下。
冯老师二十多岁开始练拳,练拳四十年,老师有真功夫,本人又勤奋,出功夫很正常。而那位练拳十四五年的小伙,也是非常刻苦的,也自认为找到了好师傅,可是在我手里一点机会都没有。我又想到南怀瑾老先生的那句话:功夫就是正确的方法加时间。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到了天荒地老,依然功夫是功夫,你是你。
冯老师的故事还有很多,也很精彩,不过我不打算现在说,我打算留到《拳架篇》去说,因为他练的拳架不是杨式八五大架,是田传中架,比较稀罕,很有特色。
那位小伙其实也不同于一般人,前几天找到老高,很诚恳地要求老高教他走猫步,并希望老高把其中的原理告诉他。其实小伙子姓什么,练什么功夫,我那天聊天时都了解了,老高也跟我说,小伙子很诚恳,在帖子里写出来也不会介意,但我还是决定不写出来了,我讲故事只是为了讲个道理,不是为了讲东家长、西家短,更不想引起无谓的争论。还是那句话:喜欢的朋友,多来转转,不喜欢的,就不必看了。
�